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古代风俗画

2017-06-03 15:27林小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风俗画汴京单孔

林小静

风俗画是反映城市、乡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风俗的绘画。早期的风俗画可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宋代以来风俗画大为兴盛,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两个重要分支。中国画这一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那么,在历史课上如何把握才能上出不同于美术课的风格呢?如果说美术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性,那么历史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选择典型的作品体会风俗画的特色

古代风俗画的优秀作品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汴京城内外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与一般人物画不同的是,它不描摹帝王将相游侠仕女,而是展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士、农、工、商、 医、卜、僧、道、胥吏、船夫等,他们或乘轿,或骑马,或挑担,或赶车,或撑船,或做生意,或饮酒作乐,各行各业,世态百相,尽在画中,甚至还有不少人无所事事,这不正是现实的人群吗?货郎和村童闹学是风俗画家喜欢的题材,有不少有趣的作品流传下来。

让我们从中归纳风俗画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俗”,这个“俗”是世俗、通俗,但并不低俗。从题材来看,它反映民间风情,涉及市井百态、村田耕作、儿童嬉乐、岁时风俗等,生活气息浓郁;从思想情趣来看,风俗画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无须寄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带政治、宗教或伦理的价值判断,常常反映普通人的基本生活和他们的朴素愿望;从审美角度看,相对于文人画反映文人审美,有时还带有孤芳自赏的格调,风俗画更多体现大众趣味,把普通人的生活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待,画风淳朴自然,所以风俗画往往带给人快乐。

二、分析风俗画兴盛的社会历史因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種文化现象背后都有着社会历史因素。为什么宋代以来风俗画兴盛起来?或者说,为什么宋元明清包括风俗画在内的俗文化——宋词、戏曲、风俗画、小说发展迅速?

宋代以来,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和交通运输繁荣起来。随着城市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民众有更多的时间追求娱乐和文化,而且商业交易、舟船车运、茶楼酒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生活,提供了文化创作的题材。同时,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有较大的自信,自我意识觉醒,随之而来的是审美情趣的大众化、世俗化,要求把中下层人民的生产生活表现出来。这种世俗的审美情趣还影响到统治者,统治者认识到可以通过风俗画展示其统治下的太平盛世,于是支持这种创作。所以风俗画家不仅有民间画匠,还有宫廷画师。这些训练有素的画师的加入,使得许多风俗画具有很高的技法。

三、图文互证,发掘风俗画的史学价值

因为风俗画反映民间风情,所以它除了艺术价值外还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是一种图像史料,相对文字史料来说,图像史料更直观。例如,李嵩《货郞图》中的日常用品、玩具百物等可以视为那个时代的物品,是研究社会生活史的参考。《清明上河图》更是反映了北宋汴京的很多信息:沿街设市,商铺林立,周秦至隋唐实行的坊市制到宋代已经被街市制取代了;许多店铺门前挂有招牌幌子进行广告宣传,甚至还有灯箱广告,据此推测市的经营突破了时间限制;画中有瓦肆、酒楼茶馆、旅店,表现了休闲服务业的发达。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信息还可以和史书记载相印证。比如:画中有运送木炭的驴队,用驴队运送木炭供给京师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在画中体现出来了。再看画中的虹桥,建造单孔桥的难度大于多孔桥,为什么这座横跨汴河的桥是单孔木桥而不是多孔桥?因为多孔桥的桥墩会妨碍船只航行,单孔桥使大型船只也能通过,可以看出北宋汴河航运的繁荣和造桥技术的高超。汴京的陆路交通也是发达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满载商货的骆驼队,骆驼是西北地区的动物,在汴京城中出现,说明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有商贸往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汴京水陆交通发达的佐证。

然而艺术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艺术家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会做适当的艺术加工。使用风俗画探究历史当采用图文互证的方法,把《清明上河图》与历史著作《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笔记类著作《东京梦华录》等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可以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

猜你喜欢
风俗画汴京单孔
英国风俗画和肖像画的崛起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