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坊模式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7-06-03 12:34徐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职业能力专业化

徐璐

摘 要:本文从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辅导员工作坊模式,从培养模式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层次化提升相契合、内容设置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要求相契合、培训方式与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目标相契合三个角度论述了辅导员工作坊的设计与实施,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坊;职业能力;专业化

自《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发布以来,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专业内涵、工作范畴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准确把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容和要求,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打造科学化、专业化、学术化的学生工作和青年研究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基础和保障。

一、辅导员工作坊的实践基础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中强调,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使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为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积极探索实施了辅导员工作坊制度。学院根据学生工作领域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大学生健康心理工作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坊、贫困大学生励志成长工作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坊、辅导员博客群工作坊等专项管理服务平台,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可以结合自身专长或发展愿望选择特定方向,并成为某一领域专家的机会。

二、辅导员工作坊的设计与实施

辅导员工作坊通过团体内辅导员人际交互作用,促使辅导员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提炼出个体经验知识,并内化为团队的内在知识,促进辅导员团队建设和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辅导员工作坊的设计与实施力求做到“三个契合”,即培养模式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层次化提升相契合、内容设置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要求相契合、培训方式与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目标相契合,助力辅导员成长。

1.培养模式与辅导员职业能力层次化提升相契合

以“精致化”教育理念为基础,探索“工作坊”式辅导员培养模式,构建“课题组—项目团队—工作室”的项目孵化机制。经过三次以上工作坊的学习交流,辅导员对某一块学生工作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随后引导其深入研究这一专题模块。以家庭经济苦难生资助为例,经过工作坊三次交流分享后,成员在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方面都进行了凝练和总结,同时也发现了共同的阶段性难题,例如家庭经济困难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缺乏感恩意识等等。工作坊成员以这个问题的研究为依托,组建研究团队,申报校级思政课题,最终以《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下的高校貧困生资助政策研究》成功立项。工作坊的成员依托团队优势,合理分工合作,从最初的研究计划制定、资料收集、整理,到中期的调查研究,再到最后的课题报告撰写、实践方案制定,每个人都自愿参与其中,获益良多。这一过程,正是以辅导员工作坊为起点,辅导员的成长逐步实现螺旋式上升,将基于兴趣和问题导向的探讨最终提升为精深研究,切实获得有深度、有品质的提升和成长。

2.内容设置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化要求相契合

学院根据学生工作领域和学生实际需求设置了学风引领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坊、思政教育与党团建设工作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资助与评优评奖工作坊、就业指导工作坊、创客工坊、辅导员新媒体工作室等专项管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或发展愿望选择特定方向,成为某一学生工作领域专家的机会。

3.培训方式与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目标相契合

工作坊注重体验性、参与性,可以根据学生工作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运用案例学习、小组模拟、团体辅导等方法探讨案例、提出对策,在互动中实现交流学习、互相补充。同时充分挖掘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重视专家型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其他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提升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精致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研究——从复旦大学辅导员工作坊谈起.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猜你喜欢
工作坊职业能力专业化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