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群山又一峰
——潘海波德艺浅见

2017-06-05 14:58张福堂
河北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光耀海波

文/张福堂

喜看群山又一峰
——潘海波德艺浅见

文/张福堂

潘海波

河北南皮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律系。现任河北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编辑,河北经贸大学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受父辈影响,自幼爱好书法。工作之余,勤于临池。常以书会友,聚友谈书,与徐光耀、韩羽、王蒙、邵燕祥、邓友梅等各界师友结下了深厚情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范硕称其“笔法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潘学聪称其“文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金凯在其所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册页上乘兴挥毫:“海波所书太白短文一篇灵动洒脱、功力扎实,其书彰显古人笔法,属不可多得之精品。”

与海波是同行,但我们从不谈工作;与海波有乡谊,却始终没有顾得上这一话题;与海波有书画同好,彼此确有说不完的新鲜,有看不够的惊喜。

前日造访海波刚刚履新的河北美术出版社,甫进他的办公室,迎面扑来的是当仁不让的墨香!不事寒暄,闻香搜寻,果然在他办公桌后,裸陈着一幅书作:“书道风雅”,四尺横批,仿旧生宣,样式古朴,涵义隽永,笔力遒劲。一向不喜向人开口求讨的我,例外地含糊了一句“这不是给我写的吧”。不待海波作答,我已经意识到我犯了“老毛病”。直接、坦诚、不讲许多计较,是海波的一贯提倡与做法,我也是欣赏、崇拜他的性情直爽,做事不枝不蔓,干巴得脆,才渐渐与他走近,并且成为朋友的。“喜欢拿走”是海波一贯的风格。

坐下来品啜海波递过的金骏眉,才有暇观望四周陈设。迎门是海波的办公桌,背窗面北,方便接待来客。他的左首墙上挂了书协主席刘金凯的书作,记写一次他与海波等人“兰亭雅集”式的契阔,赞扬海波所书“太白短文”的“古人笔法”“功力扎实”。海波与金凯的交集,不止于书法,更多的是彼此的赏识与尊重,是志同而道合。有次任丘影印道光至宣统间的《任丘县志》,得到了身居出版局副局长的刘金凯及版权处处长潘海波的鼎力支持,当任丘文化局盛邀二人莅临出版座谈会时,金凯委托海波全权代表,并在海波的商请下,以一幅四尺整张的贺词表达了心意。加上海波即席热情洋溢的发言,珠联璧合地襄赞了这次盛事。

潘海波常以书会友,聚友谈书,与徐光耀、韩羽、王蒙、邵燕祥、邓友梅等各界师友结下了深厚情谊。

办公桌右侧墙上是一幅斗方,“虚室生白”,朴拙、天真,就连布局也很随意、自在,反复观赏,确有点虚中含静、静能生悟的感觉,不知道这是不是那所谓的“白”。落款是“王蒙”,想是那位先为文后为官的文化学者了。正思想间,海波邀我看他的“小屋”。

果然在转角处一个“小屋”,“小”到不够两平方米。但张目一看,不禁从“哑然”到“讶然”。说满室奇珍异宝并非夸张:赵贵德先生的马,潘学聪先生的公鸡,还有韩羽先生的漫画。

海波与韩羽的交往之深,旁人都不可想象;一位耄耋老人和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言语随便,常常玩笑,不是常情常理可以解释的,这应该是海波独有的底蕴、特别的魅力使然。

对于别人,接近文化大家千难万难,但海波做起来却举重若轻。徐光耀是比韩羽还年长的老先生,

映月轩辞

闻章

小屋半间,若水一湾。水能映月,曰映月轩。芥子虽小,能纳须弥。日月虽大,却入盏蠡。区区斗室,阔若天衢。我即是月,众水照之。圆缺不掩,明暗可稽。月矣月矣,岂能有翳。我即是水,照一切月,水清月明,水浊月怯。水兮水兮,安敢无戒。水能眏月,墨能映心,大笔横握,舞若公孙。神慕苏轼,形追右军。不唯师迹,更贵师心。呼朋引类,迎贤纳贵。众月临水,不酒而醉。以真感真,虚怀聚萃。小轩载宇,小事载理。大道无私,大德无侣。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注:作者闻章为著名学者、作家。映月轩为潘海波办公室西南角又一小屋,约三四平方米,名之为映月轩,并请著名书法家刘金凯题写了牌匾,闲暇时,潘海波常在这里挥毫泼墨、聚友谈书。一部《小兵张嘎》举世闻名。由于年高德劭,很少人叨扰到他。又是海波,凭一己之力搅动了一池春水,发动省会一干文人骚客,精心整理出版了十卷本的《徐光耀日记》。对优秀文化挖掘性、抢救性的开发利用,海波用心用意,非一个“深”字难以概括。

郭法曾、张家声、铁扬等一大串人名是海波的碎碎念,更是他心向往之的明证。他自然懂得“与圣人谈胜于读书”的道理,但他不满足于个人的享用,期望更多的人分享,所以,海波创办了“高端论坛”,敦请上述文化名家、社会名流、成功人士,进行讲座、演说、对话。参与的听众不仅享受了知识与经验,而且拉近了与名人的距离,因此得到的是向往的满足、信心的提升、目标的明确,会有“我骄傲”带来的提振与奋发。

这个周日,海波邀我参加他们的“年画座谈会”。这又是他给自己的一个新命题。我见到了他们制作的本社辛鹤江先生等人的年画作品,海波的解释是以本土作者为选择标准,着力打造河北特色的文化精品,彰显燕赵这片古老大地的精魂与神韵。

我望着海波,对比着韩羽先生画他的漫像,其貌也平平,身量勉强中等,而却神采奕奕,聚集了无限的能量。顺着年画的思绪,我似乎又看到四十年前的一幅年画——《喜看群山又一峰》,那幅画歌颂的是工业科技进步,画面中一辆多轮大卡车,负载的货物也像一座山峰。这种类比与海波何其相似!他正穿行于韩羽、徐光耀等“群山”之间,用极大的忠诚与热爱,倾尽心血铸就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河北的文化高峰。

编辑/金凌霞

猜你喜欢
光耀海波
争春
张文华
山清水秀
峥嵘岁月 光耀史册——三元苏区革命烽火回眸
说海波
光耀千年的艺术国宝
这里有爷爷
欢乐春节让陕西文化光耀海外
我的宝宝要出生了
光为光耀中国为梦启航 中国梦系列产品全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