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7-06-05 14:15卞晋华,苏朝霞,苏玉霞
农业知识 2017年17期
关键词:穗肥夏玉米果穗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高产栽培主要技术,首先是利用玉米杂交优势,推广紧凑型高产良种,这对玉米增产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是平衡施肥,改“一炮轰”追肥为2~3次追肥。再者是合理密植、适期早播与晚收、合理用水与病虫防治措施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丰产丰收。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因其夹角小,叶片上冲,通风透光好,耐密性强,适于高密度种植。例如登海618,每667平方米可留苗4500~5000株。叶面积指数高,单位面积穗数多,制造的光合产物多,贮藏养分多,产量就高。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造墒施足底肥,利用高质量的色衣单粒播玉米种足墒播种,以利于苗齐、苗匀、苗壮,为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抢时早播

抢时早播,就能增加积温,增加光照,提高千粒重,防止前期芽涝和后期低温危害,减轻病害,增加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10~15日,播种越早产量越高。

大小行种植

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模式,不利于玉米田的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易形成细秆、空秆,易倒伏,不易获得高产。采用大小行种植,加大了边行优势,有利于通风透光,避免田间郁蔽,使中下部叶片光照时间长,减少叶片的早衰,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空秆率,促进果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大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40~50厘米较为合理。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株距。

苗后除草及化控

玉米在3~5叶期,可用苗后除草剂,兑清水于晴天无风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顺垄均匀喷洒。在玉米6~8叶期,用化控剂兑水叶片均匀喷施一次,以降株高、穗位,促进光合作用,减少秃尖,增加产量。

肥水管理

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就是平衡施肥,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苗期不能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以防肥料损失多利用率低,同时引起玉米茎秆徒长、倒伏、后期脱肥、早衰、产量低。要采用轻施苗肥、重追穗肥、补追粒肥的施肥方法:⑴苗肥:拔节期轻追肥有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⑵穗肥:大喇叭期重施穗肥是决定果穗大小、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⑶粒肥:适时追施粒肥,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高产。

2.种学浇水。⑴播种期:如墒情不足,在播种后1~2天内浇“蒙头水”,不要过晚、过量浇水,以免影响出苗率。⑵拔节期:基本不浇水,需“蹲苗”防倒伏,遇涝灾须排水。⑶大喇叭口期:是需水关键期,常遇“卡脖旱”,要及时浇水,促进果穗发育,雌穗小花分化。⑷抽雄吐丝期:最怕旱,是玉米需水“临界期”,田间要见湿不见干,否则需浇水,雨涝须排水。⑸灌浆期:保持合适的含水量,增加千粒重,遇涝排水。病虫害防治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用吡虫啉、吡蚜酮、辛硫磷颗粒剂、甲维盐、扫满净或其他药剂防治粗缩病、蚜虫、玉米螟、红蜘蛛及其他病虫害。

适当晚收 及时晾晒

待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胚层后进行收获,可利于提高产量。为防止霉变与虫害,并提高籽粒品质,要及时进行晾晒。

(卞晋华 苏朝霞 苏玉霞 庆云县种子公司)

猜你喜欢
穗肥夏玉米果穗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秀水134”机穴播穗肥施用量研究初报
果穗挂钩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