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合理密植增产又增效

2017-06-05 14:15敖礼林
农业知识 2017年17期
关键词:徒长生长量花生

花生合理密植增产又增效

花生种植不是越稀越好,也非越密越好,而是要合理密植,以利充分利用空间、光、水、温、气和地力等,获取更高产量和效益。

花生过度密植,植株间距小,相互争夺肥、光、水、气、空间,致使封行过早,田间生态恶化,分枝少而细弱,徒长,光合作用下降,结果少且空果或半空果增多,产量会不增反降。花生种植过稀,个体虽能充分生长发育,分枝增加,结果增多,但土地和光、水、温、空间的利用率低,不能发挥群体优势,同时,由于密度低,封行晚,杂草为害明显加重,产量和效益都不高。

花生的栽培密度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地力、水、温、光、气等条件综合考虑。在密度一致时,品种、土壤肥力、光照、温度、水分等是影响产量的决定因素。白天温度超过30℃、晚上气温超过26℃、降水量偏大、光照弱时,花生易发生营养生长过旺或徒长,特别是肥沃地块和速效氮肥施用多的地块,植株会因徒长而倒伏。光照太强、温度高、降雨少或干旱时,花生植株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时,品种的长势、分枝多少、植株高矮、叶姿等是影响群体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合理密植的主要原则

不同株形的花生品种,栽培密度应不同。直立株型花生品种,枝叶紧凑,生长量较小,占地较少,结果范围相对较小,单株生产力相对较低,密度可适当大些。蔓生型的花生品种,枝茎长而较多,生长量大,枝茎匍匐于地,结果范围较大,单株生产力较高,应适当稀植。中间型的花生品种,株形和生长量介于两者之间,栽培密度也在两者之间。

花生的栽培密度要考虑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薄瘦、肥力低、保水和保肥能力差的地块,植株生长会受抑制,个体难以充分生长发育,这时只有尽可能利用群体优势,才可以大大提高阳光和空间的利用率,播种可适当密些。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地块,花生生长发育好,长势强,个体能充分生长发育,群体间对光、空间、肥、水等争夺激烈,应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以避免群体间的恶性竞争。土壤条件相同时,施肥较多,供水充足,个体能较好生长发育,栽培密度宜低些,反之,密度要稍高些。

早熟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较短,株形紧凑,分枝少,成熟早,可稍密栽培。晚熟大花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生长量大,分枝多而长,可稍稀栽培。中熟花生品种,生长特性介于早、晚熟品种之间,其栽培密度也介于两之间。

花生生长发育需要充足和及时的水分供给。水源较好、降水较多而均匀的地方,花生个体生长好,可以发挥个体优势,播种宜稀些,相反应密些播种。温度较高、供水充足的地方,花生植株生长旺盛,易徒长倒伏,一定要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否则产量将不增反降。旱区、降水少和温度高的地方,花生生长发育受抑制,植株相对弱小,光、空间、水、气相对利用率低,要适当提高播种密度。

春花生生育期较长,有充足的时间施肥和翻耕整畦,温度由低渐高,降雨较多,有利于生长发育,播种密度要稀些。夏、秋花生生长期较短,温度高,旱情多,不利翻耙、施肥等田间作业,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播种应稍密些。

合理密植的具体方法

花生栽培密度一定时,适当增大行距、缩小穴(株)距,可增加产量。花生适当宽行、窄穴,每穴两株苗,植株生长中、后期虽会相互抑制,但行间通透性好,群体光合效率提高,有增产、增效的作用。

一般而言,花生栽培的行距为20~25厘米,穴(株)距17~23厘米,每穴播2粒优质种子。稻田改种的花生田,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较大,畦沟要开宽和深些,畦宽整成1.2~1.3米,每畦种4~5行。缓坡旱地花生,畦可整成宽1.5~1.8米,每畦种6~7行。稻田改种的花生田,播种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每667平方米播9500~11000穴,约为18000~22000株;如为旱地花生,每667平方米可播10000~12000穴,约22000~24000株。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夏花生,生育期较短,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要适当加大播种密度。土地较肥沃的地种植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每667平方米以播种10000~11000穴、约22000~24000株为宜。普通型和中间型的花生品种,麦套直播夏花生,每667平方米播10000~12500穴,每穴播种2粒。

(敖礼林)

猜你喜欢
徒长生长量花生
掏花生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豆角徒长原因及解决措施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