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今天”创始人宋迎春:做便利店,就靠两个50%

2017-06-05 10:43林楠
支点 2017年5期
关键词:红杉鲜食便利店

林楠

核心提示:便利店其实是连锁餐饮,代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每天有近10万人进店消费,全国门店总数超过200家,年营业收入过3亿元……

这是“Today今天”便利店取得的成绩。

2014年,“Today今天”便利店在南宁还只有30多家门店。同年获得红杉资本5500万元A轮投资后,便来到武汉发展,如今在武汉有160多家门店。

是什么支撑“Today今天”高速扩张?便利店跑马圈地时代,什么样的企业才能领跑?

4月19日,在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楚天都市·沁园、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看楚天、创光谷商学院协办的第九期“沁园·支点思享会”上,“Today今天”便利店创始人兼CEO宋迎春作为演讲嘉宾,向200余位企业高管、创业者、大学生分享了他的创业秘籍。

创业路上“九死一生”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创业者,出身于山东省一个农村家庭。

2004年,在创立“Today今天”之前,我以一名普通业务员的身份进入蒙牛天津分公司,两个月后做到了业务主管,2006年成为蒙牛华中大区的行销经理。

2007年,我有了创业想法,但还有点犹豫。次年,想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我决定辞职开便利店。但具体该怎么做,我并没有想清楚。

我认为,要不要创业,不在于有没有准备好,而在于想法是否强烈。说实话,创业时不一定要把未来想得太清楚,因为越想越复杂,越想要求就会越高,很多创业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也要明白,创业一定会很痛苦,还会遇到很多九死一生的事情。

要开便利店,就得要向龙头企业学习。我去广州考察学习“7-11”便利店后,回来就开始做“Today今天”便利店。

当时,我们有4个合伙人,但还没到年底其余3人不干了。他们都说,创业跟想象的不一样,做便利店太难了。

当初创业时,我们想要开几百家门店,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开撕”了。没办法,我只能卖房卖车卖股票把股份买回来,各种心酸和无奈。只记得当时以5万元换5%的股份都没人愿意投资,所幸我还是挺过来了,因为心里一直有个信仰,就是要做民族品牌便利店。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些东西很虚,但是一旦开始创业,就有可能会面对生死抉择。

为什么红杉资本要投我们

2010年,“Today今天”发展到20家店时,有企业想收购我们,给出的条件是2000万元。

很多人劝我卖掉,这样可以赚不少。即便是还想做便利店,有了2000万元,换个名字比如叫“Tomorrow明天”不是一样能开便利店吗?我乍一想觉得很有道理,拿着钱做事总比没有钱做事要好。但我想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决定不卖,因为我没有忘记初心——这种坚守在“Today今天”的后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4年之前,“Today今天”只有30多家店,且都在南宁。直到红杉资本进来,才到异地发展。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红杉资本会投你?

这应该有行业的原因,大家都认为便利店的市场很大。比如,日本便利店门店数在2016年超过了6万家,营业额达600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口是日本的十几倍,如果放大15倍就是9万亿元的市场。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去年也才刚刚突破10万亿元。

但是,这么多便利店品牌,为什么红杉资本会投“Today今天”?

就实际情况而言,当时的“Today今天”只在南宁有店,店面平均面积仅52平方米,一年的营业额也只有四五千万元,数据并不亮眼。其实当时我也弄不懂红杉资本为什么投我们,后来听别人说才知道。

“我在和迎春交流时,一谈到便利店,他的眼睛会发光。”这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的回复。

后来很多企业家来投“Today今天”便利店,也是这样的说法。

要做全国连锁便利店品牌,就得走出南宁,我们将目光瞄向了武汉。因为以武汉为代表的华中区域,市场相对空白。不仅如此,近几年武汉各项指标发展速度都很快,市场潜力较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武汉还有100多万大学生,是便利店的主要顾客。

从2014年7月在武汉开出第1家门店,到今年4月底武汉已有190多家门店。目前,每天约有10万人进店购买或体验。

“鲜食+自有产品”的组合拳

最近两年,“Today今天”在全国共开了近200家门店,生存得也还不错。很多人问我开店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主要与两个50%有关。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

第一个50%,是鲜食产品要占到产品结构的50%。为什么?因为鲜食产品是高频次、高黏性和高毛利的产品。从后台数据来看,便利店卖得最好的产品不是瓶装绿茶、红茶等传统饮料,而是酸奶和果汁,还有早餐和午餐等鲜食产品,这是城市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一点是,50%的鲜食产品贡献了65%的利润。传统便利店很少有鲜食,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这65%的利润。

因此,我认为便利店就是连锁餐饮,代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目前,每天有3万多人去“Today今天”便利店用餐,包括早餐、中餐、晚餐、宵夜、小吃等。在鲜食结构方面,目前我們还只做到了30%,希望用一年的时间能做到50%。

第二个50%,是自有产品要占到产品结构的50%。我们有自己的烘焙工厂,还有自己生产的果汁和水。做自有产品能砍掉传统的中间环节,让消费者买到更高性价比、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通过市场终端反馈,我们可针对不同消费者喜好,分别做出300ml、500ml、700ml的果汁。而且,做自有产品后,我们也能有更高的利润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到产品研发中。

现在,我们已经能做到每个月有150个新品进来,150个产品被淘汰。也就是说一年下来,“Today今天”便利店85%的产品都是新品。目前,我们的自有产品做到了25%,未来会投资更多产品。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富士康,做快消品的代工生产。

看不见的地方才是秘密

在便利店业内有一句行话,叫能看得见的东西都不是秘密。因为能看得见的地方,被模仿的可能性很大。在我看来,便利店最核心的竞争力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供应链、物流、后台等。很多人觉得开便利店很容易,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这个行业需要精耕细作。

举个例子,2014年我们准备与仟吉共同投资建立中央厨房,生产便当、寿司、饭团、粥、汤、面、包子等鲜食。当时,公司内部很多人反对,说投资一个几千万元的工厂,弄不好就是打水漂,更有可能让公司陷入困境。

内部人员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当时武汉的便利店氛围还没有那么好。我们刚来武汉时,很少有人习惯在便利店买早餐,更别说三明治、寿司、饭团了。

我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将武汉市场做起来。但是,我还是认为应该尝试,后来陆伟(仟吉董事长)以个人名义投资“Today今天”便利店,这才将中央厨房建起来了,也为我们“两个50%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再举个例子,对连锁便利店来说,一个很难的事情是标准化。比如,消费者进每一家店,感觉风格、口味都是一样的。这背后有一套标准在支撑,包括装潢、货架陈列、补货等,其中最难的是鲜食口味的标准化。如果在一个店吃到的是一种口味,在另一个店吃到的是另外一种口味,会十分影响用户体验。我们每个月有一两百个新品要进来,如果做不到标准化,后果可想而知。

精彩互动

便利店如何选址?

问:“Today今天”便利店在武漢已有很多门店,在选址方面有没有一些诀窍?

宋迎春:确定一个门店地址,我们首先会做数据搜集,包括一个区域群体的年龄层、收入结构、人流量等,然后再测算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办公、学校、商圈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年轻人比较多。并不是说这些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有多高,而是他们能快速带动身边人改变消费习惯。

确定门店范围后,我们会选择第一地理位置,即拐角店。虽然第一地理位置门店成本高,但人流量最大,要相信最贵的位置一定是最好的。

24小时营业成本高吗?

问:武汉并不是“不夜城”,晚10点之后很少有人会出门买东西,但“Today今天”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请问怎么解决成本问题?

宋迎春:其实“Today今天”便利店在夜间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做销售,而是做销售的准备工作。举个例子,为什么白天我们店里看不到上货、补货的现象?那是因为上货、补货、清洁等都是在夜间进行,夜间交通顺畅,交付成本低。

另一方面,如果在白天做这些事,也会影响用户体验。所以,白天就专注做服务。

24小时营业,并不是为了销售而延长时间,更重要的是把每个时段用到极致。其实,增加的成本也不太高,无非就是1名服务员的工资,还有照明灯的费用,其他费用都是固定的,租金用8小时也是用,用24小时也是用。(支点杂志2017年5月刊)

猜你喜欢
红杉鲜食便利店
便利店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江苏省盱眙县:红杉映天泉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小幽灵,大智慧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