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2017-06-06 12:10莫连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课外

莫连芳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莫连芳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 师资条件、校园文化条件,对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作为每学年的重要素质练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把课外体育锻炼纳入课程评价,成立各体育项目俱乐部,作为体育课堂的有益延伸。

课内外一体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课外体育锻炼;体育俱乐部

1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起因与依据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面临一些困境:课程内容较为单一,课外体育活动以学生自愿为主,运动训练功利化,相当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课外更喜欢上网而不是进行体育锻炼。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大学生在中跑中死亡的个案,个别高校为了安全起见,取消了中跑课程与考试。以上这些,引起社会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2002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基本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旨在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再下跌,而要想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不再下降,仅靠体育课堂的教学是做不到的,更重要的引导与组织大学生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这意味着,普通高校体育体育课程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改革。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指导思想,结合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 师资条件、校园文化条件,于2015年9月,从2015级新生开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建构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为主要任务,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为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让学生学会一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我校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把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有机结合 ,把课外体育这一块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使体育课程形成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完成高校体育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课外集体完成20次体育锻炼,锻炼内容包含体育课教学内容、耐力素质等,并把体育课堂延伸到三、四年级。

表1 我校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基本沿用多年来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定向越野和瑜珈课程,三、四年级的秋季学期增加12学时的体育课时,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贯穿到一至四年级的课堂教学与练习中。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医学院校特点和南方地域特点,结合我校情况,把太极拳、游泳、中跑项目(男生2000米,女生1600米)、女生啦啦操、男生长拳作为一年级必修项目,二年级开设啦啦操、篮球、排球 、足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定向越野、瑜珈等专项课程。一年的男生2000米跑,女生1600的中跑项目,是我校的特色项目,经过多年实践,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值得坚持的。

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让学生以集体为单位,有组织地进行,练习内容包含上课内容、耐力项目、体质测试项目。以前学生课外活动处于自发状态,爱好运动的学生会参加,如果不爱好运动的学生则很少参加课外锻炼,对女生来说,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男生更少,此种情况,不利于保证所有学生都参加体育运动,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健康,不利于调动大部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不利于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有组织地实施课外体育锻炼,能较好地把这部分缺乏运动的学生调动起来。

体育俱乐部以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某一运动项目,以固定的组织形式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是按照体育运动规律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体育俱乐部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欲望,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育锻炼状态,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我校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成立篮球、排球 、足球 、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网球、武术、定向越野、瑜珈、啦啦操等运动项目俱乐部,体育部安排场地,派出指导老师,给俱乐部提供各方面的指导,俱乐部安排各项目的技术练习、组织比赛等活动。

校运动队是校内最高运动水平的展示,对该项运动在校内的普及与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外训练方面,我校的啦啦操队、网球队进行高水平队伍建设,保持常年训练,已在国际、国内一些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其它运动队参加区内比赛,在赛前一学期或一年开始训练。校内、学院、年级的篮球、排球 、足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啦啦操、田径等体育比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等能力,有效地丰富了校园生活,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

3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评价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纳入考评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改变了以前只依据学生素质、学习内容的较为单一的评价方法。考核内容既考虑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又兼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与表现,从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课外体育锻炼由班干部考勤,任课老师通过课堂、微信或者QQ了解和监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表2 一、二年级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权重(总分100分)

三、四年级秋季每学期开设12学时的体育课,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的测试内容及一些球类练习为主。

4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广西医科大学从2015年秋季开始实施课内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绩:有组织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课外锻炼参与度增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对运动的兴趣增加,身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对课程所学的技术掌握得更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以班为单位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因为不同学生不同时间段有不同活动,所以在时间上很难保证班班上学生统一出来;小部分学生虽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是存在出勤不出力的情况。针对以上情况,在2016年春季,课外体育锻炼组织改为宿舍或者小组进行,加强对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的引导和关心。

2016年春季,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创建篮球、排球 、足球 、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网球、武术、定向越野、瑜珈、啦啦操等十一个体育俱乐部,确定指导老师,建立俱乐部电子网络平台,为俱乐部成员提供一定的活动场地。

5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改革今后的工作

1.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确立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 为指导思想,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贯彻在四个年级的课程体系中,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目标。

2.学生的锻炼习惯与兴趣的形成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锻炼氛围,有组织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中出勤不出力学生的引导工作。

3.把运动队的训练当成一门选修课,代表队学生完成一学期的训练给予一定的学分。

4.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程向课外延伸的主要载体,是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关键,必须加强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互动,加强对俱乐部的指导工作,使俱乐部成员的技术知识与水平提高更快。

5.增加二年级选项课的项目,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新颖的受社会大众喜爱的一些运动项目开设,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6.将学生几年体质测试成绩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 2002. [2].

[2] 李首一等.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4):114-118.

[3] 夏贵霞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2):73-77.

[4] 戴霞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J].体育学刊,2015(6):75-80.

[5] 金玉华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0(5):157-158.

[6] 张宇峰等.普通高校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4):67-70.

The PE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under the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Integration——Tak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o Lianfang

Based on the Outline of Teaching Guidance for the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and the Sports Work Standard on Colleges, guided by the basic conceptions such as “health first” and “lifetime sport’, and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thoroughl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tudents,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eacher conditions and campus cultures,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the Inside and Outside-Class Integration. The test projects in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are as an important quality training content of every school year. Schools should organize the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add the exercise into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establish sports clubs as a useful extension of sports course.

inside and outside-class integration;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sports club

莫连芳(1972-),女,广西平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传统体育。

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21 PE Department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Guang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6-0075-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33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课外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