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

2017-06-06 12:10叶晓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实验班问卷

董 旭,叶晓兵



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

董 旭1,叶晓兵2

以体育游戏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帮助。运用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等,在小学六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后,实验班小学生的体质发育的平均值明显强于对照班。同时心理问卷显示,体育游戏可明显促进小学生在社交与个人情感等方面的心理素质成长。因此相比于一般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在一定范围内可有效提高高段小学生的身心素质。

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1 前言

体育游戏是推动小学生成长 “良师”,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如果能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各类不同的体育游戏,即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国内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中,对于体育游戏的应用往往只是局限于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体育教学,对于高段(五、六年级)体育教学的运用研究却相对薄弱。因此通过教学实验尝试将体育游戏运用于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之中,探讨其对高段小学生在身心素质的影响,为这一教学手段更好的服务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做出帮助。

2 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对象

教学实验以体育游戏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从江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六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外一个班级为对照班。实验班一共50名学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21名;对照班内一共49名学生,男生31名,女生18名,两班人数大体相当。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及体育游戏有关文献数目超过60篇。对国内外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为研究提供了相应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征询小学体育与心理教育的专家意见,为研究思路的开拓及实验方案的优化提供建议。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

按照实验需要结合高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出相应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经过反复调整、论证,形成了最终问卷。

2.2.3.2 问卷信度与效度校验

信度校验主要是通过重复测试法对问卷进行校验,即选择相同的对象,在实验开展前采取相同问卷,在一定周期进行两次测试,计算其稳定系数。此次信度检测是选取一个六年级班级,调查间隔为两周。通过统计计算得出,问卷中有关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相关系数为0.95,个人情绪问题的相关系数为0.89,说明了心理调查问卷具有良好信度[1]。

为提升调查问卷的效度,对问卷所含全部问题运用逻辑分析法进行论证。将问卷有关社会适应、社交及个人情绪等方面问题,全部分批传递给小学心理教育专家进行评估。专家反馈,实验所设计的问题符合高段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

实验周期是从2016年9月开始至2017年1月结束,时间为16周,每周平均三次体育实验课,每次实验时间为40分钟,一共为48个教学课时。

3 实验研究设计

3.1 实验因素控制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教学全部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授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级在课程时间及教学内容方面全部相同。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突显出体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

3.2 实验前测

实验教学开展之前,需要对参与实验班级的小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体质检测。检测结果全部按照最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主要包含社会适应、社交意愿及个人情绪。前侧结果表明:实验开展之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生在体质、心理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即无关变量基本相同[2]。

3.3 实验步骤

为保障实验结果的客观、真实,教学实验按照以下流程分步进行(见图1)。

图1 体育游戏教学实验流程图

首先是实验开展前准备。主要是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心理健康进行前期的调查分析,以探讨实验所存在的变量与不确定因素。

其次是实验过程。此阶段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体育教学工作全部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开展,实验班体育教学所授内容与对照班体育教学授课内容也全部相同。但两者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验班以各类体育游戏为主开展教学,而对照班则使用的一般体育练习。如加速跑教学:对照班以30米直道加速跑练习为主,而实验班则以跑步游戏(趣味接力、排档接龙等)的形式开展教学。

最后,实验教学完成之后,对参与实验的小学生再次进行体质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为实验结果的取得提供依据。

3.4 实验具体方案的设计

实验要求每次体育与健康课都是学生在完成相同热身练习之后,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验班以体育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对照班则是以各种常规的体育练习开展(见表1、表2)。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统一,又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不受实验影响。最后再通过相应的素质测试,来验证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同时在教学实验中,还设置了集体性体育游戏,对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能力进行培养,以判断体育游戏是否对高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影响。

表1 实验班教学计划表

表2 对照班教学计划表

3.5 实验后检测

实验完毕之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小学生进行整体健康测评,评价教师全部都是由一线小学体育教师组成。严格按照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考进行检测。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公正,测试采取测评分离的模式开展。即要求参与实验的教师一律不许参与测评、测试在取得最终结果前亦不对外公布相应的数据,以避免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指标变化分析

教学实验完成后一周内,组织了相关人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整体测试分析,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表3 实验教学后男生体质对比表

由表3可见,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班男生在身高、体重、耐力跑、体前屈等方面指标的与对照班男生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误差情况小于0.05。只有在肺活量项目,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值并不显著。分析认为,实验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在于:实验教学所选取的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常情况下实验对象年龄在12岁,正处于身体发展重要时期。简而言之,六年级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增长顶峰时期。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测试项目指标(如身高、体重)全部都处于快速增长期,从而造成两个班级内的男生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的体质差异不明显。但从平均值差异度分析,对照班各类数值远远高于实验班,同时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在肺活量项目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主要原因由于在对照班的教学中,男生在进行反复体育练习之后,积极性显著降低。而实验班在应用体育游戏之后,男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男生的自觉参与游戏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3]。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体质对比

而通过表4可以知道,实验班应用体育游戏教学之后,女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体前屈、立定跳远等方面和对照班女生之间也无显著差别。只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耐力跑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耐力跑上所存在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处于青春期前期的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开始降低,且耐力跑项目较为枯燥,所以在对照班女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下降明显,而体育游戏实验班则不同,其在开展耐力跑项目时,采用的是针对性的跑步游戏。例如结网捕鱼和狡猾的狐狸等(学生之间的追逐跑)。由于体育游戏内容十分具有趣味,女生在游戏中完全忽视了跑步的枯燥乏味。体育游戏不仅提升了她们的自身耐力素质,而且增强了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4]。

4.2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心理素质指标的变化分析

为探讨教学实验对高段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主要利用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参与教学实验的小学生,从社会适应性、社交能力及个人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表5 实验教学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差异表

通过表5可知,在小学高段体育与健康课中增加体育游戏内容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著。说明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不大。但在社会能力方面,两者的差异值较高。说明实验所组织的集体性游戏(如两人三足跑、喊数抱团等),对小学生之间默契与互动起着良好的作用。同时教师观察发现通过游戏的欢乐与嬉戏,同学之间感情和友谊也得到了有效的升华。

表6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比表

此外探索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个人情感的影响,也是心理素质调查的重要内容。由表6可知,小学体育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之后,实验班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差异要远远超过对照班学生。教学实验之前,实验对象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了解并不全面,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消极情感较高。而开展体育游戏教学之后,实验班小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全神贯注,根本无法意识到自身,突显出自身的真实特性。

上述分析可知,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之后,学生交往能力明显改善,积极情感提升,消极情感降低。表明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的心理优化作用远远胜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5]。

5 结论

在小学高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体育游戏实验之后,参与实验的小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虽然由于参与对象正处在身体的快速增长期,其身高、体重、耐力及柔韧性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效果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并不显著,但从平均值差异角度来看,体育游戏教学所取得功效明显强于传统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游戏教学对高段小学生在社会能力与个人情感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明显好于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因此在今后的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体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对改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良好的帮助。

[1] 徐梓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与创编建议[J].科技信息,2011,24:279-280.

[2] 李秋兰.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66+168.

[3] 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66-67.

[4] 吴立新.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OL].电子制作,2014(24).

[5] 李伟顺,彭雅静.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81-83.

Multi Angular Analysis on Sport Games in Senior Level PE at Primary Schools

Dong Xu1,Ye Xiaobing2

Taking sport gam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advantage in senior level PE teaching at primary schools, in order to improve curriculum qualities. It carries out sport game teaching experiment in sport and health courses at grade 6 by using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fitness development average score in experiment class is much higher then the comparison class. At the same time, the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 reveals that sport games could promote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pupils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personal motions. Thu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teaching means, sport games can improve junior level pupils’ psychological fitness effectively in a certain range of motion.

sport games; primary schools; PE;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董旭(1983-),男,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第二作者简介:叶晓兵(1971-),男,四川江油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1.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709 Sichuan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Mianyang 621709, Sichuan, China. 2.江油外国语学校,四川 绵阳 621700

G807.04

A

1005-0256(2017)06-008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36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实验班问卷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