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

2017-06-06 12:10张智锴朱风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独生子女显著性

张智锴,朱风书,李 崎



扬州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

张智锴,朱风书,李 崎

目的:了解体育锻炼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自我控制量表等测量工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一、二、三年级的250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之间体育锻炼量存在差异(F=7.605,P=0.001<0.01),体育学院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量和二、三年级之间分别存在差异(M2-1=-12.658,P=0.008<0.01,M3-1=-17.287,P=0.000<0.01),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之间呈现正相关(r =0.401)。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存在差异,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能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控制

引言

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抵制外界不良诱惑,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和坚持正确行为的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对追求成功和幸福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缺乏自我控制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包括吸烟、酗酒、辍学甚至犯罪等等。由此,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成了教育学、心理学急需解决的问题。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离真正运用还缺乏充分可信的证据,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间的“剂量效应”。体育锻炼“剂量效应”指的是:体育锻炼各构成要素(类型、强度、频率、每次时间、持续时间等)单独和交互作用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谢静等人关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的研究,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体育锻炼与普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探究体育锻炼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为高校制定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政策手段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采用运动干预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一、二、三年级学生250人。每位学生均需要认真填写两份问卷,分别是: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以上每种问卷均回收250 份,对回收问卷进行审核,剔除无效问卷,两种问卷填写均合格的学生问卷视作有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81.2% 。填写完成有效问卷的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 21.27±1.37岁,其中男生139人,女生64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及学校图书馆上收集有关体育锻炼、自我控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量表测量法

体育锻炼情况测量: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测查,该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从体育锻炼的强度、一次锻炼的时间及频率(每周)3个方面来考察体育锻炼量,并以体育锻炼量来衡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体育锻炼量的得分=锻炼强度得分×(锻炼时间得分 - 1)×锻炼频率得分。每个方面各分5个等级,记分从1~5分。体育锻炼量最高分为 100 分,最低为 0 分。体育锻炼量制定标准是:低锻炼参与≤ 19 分,中等锻炼参与为 20~42 分,高锻炼参与≥43 分,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2。

大学生自我控制测量:采用谭树华等人修订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该量表包含19 个题目和5个维度。这5个维度分别是: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制诱惑、专注工作与学习和节制娱乐。

人口统计学变量测量:自编的调查条目包括多项人口统计学的变量,包括性别(男、女两类),年级(一、二、三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等等。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相应问卷,让被调查对象填写,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采用文献综述,全面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与评论。问卷的发放采用集体发放的形式,在教室当场发放问卷,并用指导性的语言,提示被试学生认真填写问卷,待被试学生填写完成后统一回收。

1.2.4 数理统计法

数据结果采用WPS表格进行汇总,并计算出体育锻炼量的得分和自我控制量表的得分。采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 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以及自我控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性,然后采用相关分析,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

2.1.1 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的差异性

注: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为显著性差异

通过调查由表1可知,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男女之间不存在差异性(t = 0.330,P = 0.629>0.05),但是单涛等人认为男性大学生的锻炼量高于女性[6]。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平时一起上各种专业技能课,且课后自主练习较多,男、女体育锻炼量都较大,因此差异不明显;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男女之间不存在差异性(t = 0.619,P =0.092>0.05),然而陈和平等人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略高于男生[7]。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的不同,陈和平等人的研究对象是普通大学生,本文研究的是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抵制诱惑的能力也较高,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差异不明显。当然,造成这些可能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

2.1.2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由表2可知,体育专业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体育锻炼量不存在差异性(t = 1.629,P = 0.704>0.05),但是王淑艳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量高于非独生子女[8]。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体育专业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专业特性,体育活动量都较大,因此不存在差异,而王淑艳研究的是普通大学生,所以存在一定的区别。易美洁认为独生子女在大一时,自我控制能力低于非独生子女,到了大二以后,随着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9]。本文研究结果虽然与之存在部分差异,但是总体结论一致。

表2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自我控制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

注: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为显著性差异

2.2 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3 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注: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为显著性差异

表4 多重比较分析表

注: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为显著性差异

由表3可知,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自我控制不存在差异性(F=1.007,P=0.367>0.0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体育专业学生长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强,所以差异不大;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之间体育锻炼量存在差异。(F=7.605,P=0.001<0.01)经表4多重比较结果可知,体育专业大学生一年级体育锻炼量和二、三年级之间分别存在差异(M2-1=-12.658,P=0.008<0.01,M3-1=-17.287,P=0.000<0.01),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得出此结论的原因是,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主要以理论文化知识为主,而二、三年级学生主要以专业技能课居多,因此,二、三年级学生体育锻炼量多于一年级学生。

2.3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之间的相关性

表4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之间的相关性

注: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为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知,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之间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 R = 0.401 (P=0.000<0.01),因此可以得出结果:体育锻炼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适当提高体育锻炼量,可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该结论得到了朱风书等人研究结果的支持。

3 结论

1.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在性别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上均无明显差异。

2.体育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控制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性,体育学院一年级体育锻炼量和二、三年级之间分别存在差异,二、三年级之间不存在差异。

3.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之间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 = 0.401 (P=0.000<0.01)。

[1] 朱风书, 周成林, 王碧野. 体育锻炼降低大学生吸烟依赖性: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体育与科学, 2014(6).

[2] 孙利红, 隗玲. 体育运动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14, 33(5):440-442.

[3] 谢静.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 2013.

[4] 梁德清. 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8(1):5-6.

[5] 谭树华,郭永玉.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468-470.

[6] 单涛,王妮.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 26(1):97-100.

[7] 陈和平.重庆市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 2009.

[8] 王淑艳.对苏州大学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 2012.

[9] 易洁美.大学生自我控制力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健康生活方式和情绪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elf-control for Sport Majors in Yangzhou University

Zhang Zhikai,Zhu Fengshu,Li Qi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self-control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sport,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elf-control exercise professional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50 students from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Yangzhou University are assessed by 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 (PARS - 3), College Student Self-control Scale and some other measurement tools. And the study use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select 250 students in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grade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 Results:among th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 their physical exercise are different . (F = 7.605, P = 0.001 < 0.01) .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in physical exercise is different from second and third grade (M2-1= -12.658 P = 0.008 < 0.01 , M3-1= -17.287 , P = 0.000 < 0.01) .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grade .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self-control (r = 0.401). Conclusions: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 physical exercise volume various among individuals, effectively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 physical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control .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self-control

张智锴(1991-),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Sport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0, Jiangsu, 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6-013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57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独生子女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康复训练对精神患者控制冲动行为能力的对照分析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篮球裁判员水平提高途径探析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