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观察

2017-06-06 11:58王冠黄卫民彭才祖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脑膜瘤入路结节

王冠 黄卫民 彭才祖

广东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佛山 528500

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观察

王冠 黄卫民 彭才祖

广东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佛山 528500

目的 观察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效果。方法 将2011-01—2015-12间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昏迷评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有效改善GCS评分,提高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鞍结节脑膜瘤;GCS评分

鞍结节脑膜瘤是发生于鞍结节或周边3 cm范围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5.3%~10.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造成极大威胁[1]。由于其位置较深,且该部位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伴有大量重要的神经及血管,显著增加了切除术难度[2]。因此,选取适当的手术入路方式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现对2011-01—2015-12间在我院接收不同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分为2组,各23例。观察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41~61岁,平均51.05岁。病程13~20个月,平均16.11个月。对照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40~62岁,平均51.01岁。病程12~21个月,平均16.23个月。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取平卧位,在双额发际内行冠状切口。前翻皮瓣,降低骨窗前缘至颅前窝底处。确定并标记颅骨钻孔位置,进行开放额窦操作,妥善进行封闭,防止发生鼻漏及感染等并发症。

1.2.2 观察组 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1)取仰卧位,做冠状皮肤切口和发际内侧单侧额瓣。(2)抬高背部约20°,使其头部基本呈水平状态后打开颅腔,将颅底完全暴露。(3)对额窦及额骨骨瓣分别进行开放游离,将内部黏膜清除干净。填塞适量软组织,并使用生物蛋白胶封闭。(4)沿矢状窦弧形将硬脑膜剪开,完全显露上矢状窦,缓慢释放脑脊液。显微镜下锐性分离前纵裂,直至蝶骨平台,分离过程中避免损伤蛛网膜层。(5)双极电凝将肿瘤基底部位的血供完全阻断,剖开胞膜后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降低瘤内压。于蛛网膜下对肿瘤及周边组织进行锐性分离。(6)术后实施脱水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运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标准[3]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昏迷情况进行评估。参照肿瘤切除分级标准评定有效率[4]:肿瘤明显残余为III级;肿瘤完全切除,电灼粘连硬膜为II级;肿瘤及粘连的硬膜和颅骨均被完全切除为I级。切除有效率=I级率+II级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对比±s,分)

2.2 2组患者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切除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5.2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切除有效率对比[例数(%)]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2例并发症(8.70%),其中1例感染、1例脑组织损伤;对照组发生8例并发症(34.80%),其中4例感染、2例脑组织损伤、2例上消化道出血。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

3 讨论

鞍结节脑膜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由于发病部位上方有视神经交叉等重要结构,所以患者早期伴有视力下降[5]。鞍结节脑膜瘤接近于垂体,部分患者会发生垂体受压的内分泌功能异常改变,如泌乳素分泌量增多、垂体功能降低等。经脑部MRI检查可对鞍结节脑膜瘤的形态、结构、内部血流状态及其与相邻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进行仔细观察,有助于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6]。

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常用方法为显微手术,但临床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额下路方式切口较小,可最大程度保证额窦的完整性,并且术后视力改善效果良好。但有研究指出[7],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无法对视交叉下方区域、视神经下方及内侧面的肿瘤组织进行有效清除,极易形成手术死角。此外,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容易对视交叉神经产生牵拉等作用,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是在传统经前颅底入路方式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手术方式。该术式可避免对额叶牵拉,同时可将视交叉、视神经及鞍结节充分暴露,术野较为开阔[8]。经纵裂入路可在第一间隙和第四间隙同时操作,在不牵拉视交叉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前提下,便可将突入三脑室底部的肿瘤组织有效清除。本文治疗前2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效果满意。

[1] 翁胤仑,欧阳乐平,李方成,等.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5):436-439.

[2] 何泽元,康东,熊学华,等.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1):1 342-1 344.

[3] 张遥,蒋传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27(2):175-176.

[4] 李锦平,宋英伦,王嘉炜,等.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5,32(7):680-681,683.

[5] 谭源福,肖绍文,张超元,等.经外侧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5):475-476.

[6] 李凯,李立新,黄保胜,等.鞍结节脑膜瘤32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江苏医药,2015,31(16):1 910-1 913.

[7] 郭华,涂伟,祝新根,等.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5):72-75.

[8] 张文波,黄进兴,梁明礼,等.鞍结节脑膜瘤28例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3):306-308.

(收稿 2016-05-13)

R739.41

B

1077-8991(2017)03-0014-03

猜你喜欢
脑膜瘤入路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