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不懈坚守 甘当现代提刑官

2017-06-06 11:47胡爱华
北京纪事 2017年6期
关键词:昆虫学侦查员法医

胡爱华

陈庆,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医病理室主任。言谈斯文、举止儒雅是他留给别人的印象;血腥的案发现场、被分解的腐烂尸块,是他15年法医生涯中经常要面对的场景。一次次的抽丝剥茧,他只为让检验结果成为“无声的证人”,破解案件中的“死亡密码”。15年来,陈庆逐渐成长为法医大队的业务骨干。自参加工作以来,陈庆共受理法医鉴定3500余例,参加各类现场勘查1500余起,解剖尸体1000余具,尸表检验3000余具,曾主办过多起重大案件的勘验和鉴定工作,为侦破案件起到了关键作用。2010年陈庆同志经过严格的评审,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公安部青年人才库。

准确推断 快速锁定范围

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法医的工作就是通过勘察各种凶杀命案现场,检验谋杀或有谋杀嫌疑的尸体,判明死亡原因、时间和性质,推断和认定致死致伤的凶器,分析犯罪手段和过程,为破案提供方向和线索。

2011年冬天,某工地内发生一起命案,死者被发现时,头西脚东左侧卧位于卧室西北角的单人床南侧地面上,全身仅穿着一条红色内裤,双腿夹压一条蓝格图案棉被,双足底部可见沾染血迹。经过尸体检验,陈庆发现死者头、面、躯干等部位可见10余处创伤,初步分析死因系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作案手段十分残忍。

不同于以往一眼就能辨别的常见创伤,死者身体呈不同创伤形状,让陈庆一时摸不到头绪。尸检过程中他不停地思考。带着这些疑问,陈庆当晚就进了解剖楼。其实在做尸检的过程中,陈庆在看到死者头上的钝器伤和躯干解剖以后的贯通伤后,心里就对致伤工具有了一定的分析,但是真正使他坚定信心的还是他把死者头皮挑开的一刹那。

根据他的经验,死亡的人皮肤会变形,肌肉會挛缩,但骨性东西却不容易改变,它能真实地反映致伤物的情况。陈庆打开死者颞部(太阳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完整清晰的月牙形缺损,厚2毫米左右,弧长4厘米左右。条形、圆柱、尖端可以戳击,横截面为月牙形。综合这些特征,陈庆想起自己以前看到的老电影情节中经常有类似特征的管叉,由此,陈庆脑中已经基本能刻画出致伤工具的样子。

想通这个关键点的陈庆连忙把这个重要信息告诉侦查员。侦查员回忆好像在木工处见过这个东西,于是陈庆把致伤工具形成创伤的全部数据,全部给了侦查员。侦查员到了工地一问,工人马上指出工地确实有管叉这种工具。

虽然陈庆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但法医工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为确保结果准确无误,陈庆拿着工地的人送来的管叉直接往死者颅骨缺损处一试,致伤工具与死者颅骨缺损处完全契合。就这样,致伤工具的发现极大地缩小了侦查的范围。很快侦查方向就锁定到工地内平常用管叉工具做工的几个人。有人反映案发当天晚上1点多一名年轻的工人回到宿舍,回来以后他并没有马上睡觉,而是跑去洗澡了。侦查员迅速控制住犯罪嫌疑人,很快年轻人交代,两人一直有矛盾,案发当晚,他拿着刚刚做的管叉,悄悄溜进死者屋里,看死者醉酒躺在床上,将其杀害。

在此案件中,因为致伤工具的及时发现,从接警到破案用了不到3天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案子后来成为全国公安一件典型案例。

火眼金睛 还生者清白

法医的岗位虽小,从事的却是罪与非罪、人命关天的大事。对一名法医来说,每一具尸体都记录着丰富的隐形信息,必须小心翼翼地通过读取它们无声的证言,以还原事实的真相,“给生者安慰、让死者安息”。

2011年3月,北京某小区楼房内发生一起死亡案件。死者长期瘫痪在床,只有左上肢可以活动。案发当天,死者的妻子正准备将死者所用的席梦思垫子拿到下楼进行清洗。因为死者喜欢抽烟,所以好心邻居帮忙一起把垫子拿下去的时候,还顺手递给死者一根点燃的香烟。然而,就在洗垫子这18分钟,楼上冒烟了,他们冲上去以后发现死者待的地方已经起火,两人全力灭火也无法挽救死者的生命。

陈庆到达现场,初步判定死者主要损伤为烧伤,表现为头面部、躯干背侧和四肢背外侧的皮肤烧伤、炭化。但死者最后的体位却让人颇有疑虑——死者左手撑在一个小的凳子上,上身基本是一个右侧卧位,给人想要离开火源的感觉。一个瘫痪在床的人,一根香烟,没有助燃剂,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活活烧死?18分钟,死者为什么没有呼救?会不会死者先被杀死再造成意外身亡的假象?案件疑点重重,到底是意外案件,还是杀人案件,成为所有人最大的疑问。

为解开这些疑问,陈庆带领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每一起命案的鉴定,法医对现场的认识和思考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尽快还原事实真相,陈庆把手里的案子拿出来集思广益。当大家看到现场照片时,有不少法医发现死者身上有类似尸斑的血液斑迹,同时死者左侧面部有大量的血痂。陈庆观察发现血液流注的方向是从外耳道流出,流到嘴里与死者当时的右侧卧位吻合,而红色印记是皮肤出现烫伤形成的烧灼痕,不是死后的尸斑。同时,通过对尸体及器官进行详细解剖,推断死者系短时间内被高温作用于呼吸道,造成喉头闭锁导致窒息死亡。

为了验证18分钟能把床烧成什么样,陈庆在实验室模拟了当天案发现场的全部环境。通过实验他发现,高位截瘫的死者在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的时候,已经身处火海。其实此刻,陈庆已经对自己的检验胸有成竹,但一个细节却成为了法医中心讨论的焦点。不破解这个难题,之前的全部推测有可能完全被推翻。有人在咨询专科医生后提出,以死者的身体状态不可能独立翻身躲避火源,而现场死者却是右侧卧位。在面对一个案件时,法医想的就是必须能解释所有动作,陈庆走访多家医疗机构,通过询问多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侧臂很强,可以借助旁边的物体,做到用手借力推开的动作。得到护士的回答后,陈庆再次试着还原现场——在大火起来的时候,死者借助左侧的大衣柜翻身,他只有使劲一推,才会出现上体基本是一个右侧卧位,左手撑在一个小凳子上的蹊跷动作。

就这样,经过陈庆和法医中心团队的不懈努力,案子所有的疑点都被解释清楚。

攻关创新 打造先进技术

法医昆虫学主要应用于对死亡时间的推断,在侦办命案的同时,陈庆不断在法医昆虫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利用4年多时间独立完成了公安部级课题“北京地区食尸性双翅目蝇类优势种DNA鉴定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并率先在全国公安系统建立了第一个法医昆虫学实验室。

利用陈庆的研究成果,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率先建立了北京地区食尸性双翅目蝇类的DNA条形码数据库。这在公安系统为首创,也为法医昆虫学在全国公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陈庆的研究成果为法医侦破带来了高效的应用,以往利用蝇类物种鉴定推断死亡时间需要1周以上,采用该方法后缩短至14小时以内,公安侦查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为分秒必争的命案侦破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突破了法医昆虫学的技术难题上,因为采用DNA识别物种,摆脱了对虫卵和幼虫的饲养以及后续物种鉴定方面专业人士的依赖,不仅快速而且准确率为100%。

有人说,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陈庆选择了法医这个工作,选择了以不同于其他警种的方式,为冤屈死难者申诉代言,将罪恶奸邪者绳之以法。

(编辑·韩旭)

猜你喜欢
昆虫学侦查员法医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虫虫法医
法布尔
主办侦查员的侦查资源管理权配置研究
主办侦查员制度的运行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
判定逃跑方向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下的主办侦查员制度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