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对多梦

2017-06-07 02:24董薇
中老年保健 2017年8期
关键词:全身性李女士眼动

您好!我今年71岁了,最近一年来睡眠情况一直不好,主要表现为梦特别多,经常一晚上能做好几个梦,到早上醒来时常觉得头昏脑涨,没有精神。以前我的睡眠情况一直都挺好的,现在经常做梦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吗?

浙江 李女士

李女士您好!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梦是怎么产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梦是睡眠周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梦会随着睡眠周期交替出现,一般来说一夜大约要做4~6个梦。研究表明,睡眠由慢波相睡眠(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组成,异相睡眠状态下人们经常会有做梦的体验。慢波相睡眠主要用于恢复体力,而异相睡眠主要用于恢复脑力。老年人随着脑功能的退化,异相睡眠增加,就显得多梦。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过分担心。观察自己的睡眠质量不要用单纯的睡觉时间和做梦多少来衡量,只要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了。

导致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睡眠障碍、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多梦和醒后难再入睡。

2.心理因素:各种的心理因素包括:思考、不安、怀念、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都可使老年人产生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

3.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多梦。

4.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的。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大脑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产生失眠、多梦等常见症状。

5.环境因素:环境杂乱不宁,易将睡眠浅的老年人吵醒而不能再入睡。

那怎么才能减少多梦现象,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呢?

第一,晚饭尽量少吃油腻等不好消化的食物。

第二,运动是有效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的方法。“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所以晚饭后1小时和睡觉前2小时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地活动,但运动量不要大,时间不能过长,以免过度兴奋。

第三,坚持在睡觉前用40℃左右的水泡脚,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

第四,适当地进行意念调节。要找个舒服的睡觉姿势,平复情绪,尽量放松身体,可练习腹式呼吸。在吸气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部位,按照顺序放松:头、颈、肩、手、胸、腹、大腿、小腿、足。

第五,可以尝试多次短时深度睡眠,哪怕在白天。深度睡眠只有三、五分钟,对于缓解疲劳也有好处,不必拘泥于晚上的大段休息时间。

如果您的睡眠状况已经对日常生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建议您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猜你喜欢
全身性李女士眼动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具身学习关键概念的语文学科实践意义建构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擦玻璃
中国全身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申请信用卡贷款装修房屋常州一女子被骗1万元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
国外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中的眼动跟踪方法述评
男子出轨后满怀愧疚 事后发现妻子红杏也出墙
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所致全身性疱疹并累及颈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