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角度论英语幽默与翻译

2017-06-08 08:14杨丹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策略

杨丹

【摘 要】 本文从分析语用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幽默的产生及常用手法,阐释了英语幽默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语用学;英语幽默;翻译策略

幽默是人天生具备的一种语言情感,通过语言的巧妙使用使之有趣,引人发笑。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幽默作为一种调味剂,不仅能化解尴尬场面,更为生活平添不少乐趣。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也许国人会曾遭遇过类似的情景:在观看某部美国情景喜剧,现场爆发阵阵笑声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理解不了幽默存在何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翻译版本,把当时引起笑声的幽默语言恰到好处地在中文里展现出来。因此,英语幽默的翻译极具研究价值。然而,由于中西方在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幽默的翻译并非一件易事。

一、英语幽默的产生及常用手法

在人的交际过程中,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以达到共同的沟通目的,交际双方需要相互配合,共同遵循某些原则。这种原则就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所提出的“合作原则”,他在《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文中认为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谈话中恪守以上准则,以确保会话正常,顺利进行。但有时候人们会有意无意地违反这一原则的某些准则,就会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

例1: A: My uncle has 1000 men under him.

B: He is really somebody. What does he do?

A: A maintenance man in a cemetery.

说话者A说自己的叔叔管着上千号人,让B认为他是个大人物,接着问他是做什么的,A才告知是守墓人。这是A有意不把话说完,违反“量的准则”产生的幽默。该准则规定交际双方提供的信息在对方期望值以内,但不能提供多余的信息。违反量的准则的结果是提供的信息小于或大于期望值。

例2:Peter was traveling in Australia and he was boasting of the fruits in his own country. “As for orange in my own country, it looks like a football. Speaking of cutting down bananas, well, the bananas will be taken for towers…” As enjoying himself boasting, he unfortunately fell down to the watermelon fiel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farmer said to him: “Be care not to step my grapes!” 这个例子的幽默之处在于,听了皮特吹嘘的农夫在皮特摔倒在自己西瓜地里的时候,故意把西瓜说成是葡萄,也就是说了自知虚假的话,从而从某种程度上挽回了面子,也显示出对皮特的吹嘘过度的提醒,更重要的是博得大家莞尔一笑。

格莱斯在关系准则里阐述简单,即说话要有关联。如果刻意在对话中说与主题不相关的话,就可能导致笑话。例3中,布朗太太的回答就和史密斯太太给的提议毫无关系。

例3:Mrs. Brown: Oh, my dear, I have lost my precious little dog!

Mrs. Smith: But you must put an advertisement in the papers!

Mrs. Brown: It's no use, my little dog can't read.

“方式準则”要求在表达方式上简明扼要,避免晦涩。为了化解尴尬活达到某种特殊目的,人们常常违反方式准则,由此产生幽默。

例4:First man at bar: “My wife doesnt appreciate me. Does yours?”

Second man at bar: “I wouldnt know. I‘ve never heard her mentioning your name.” 第一个人说的话中含义明确,问句中也有歧义之处,第二个人虽理解了他的意思,却有意抓住这个歧义点,张冠李戴,引人发笑。产生幽默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从语言文字上的运用看,幽默常用的手法有夸张、双关、反语、重复、比喻、对比等等。

二、英语幽默的翻译策略

对于上述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中的准则引发的幽默,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能达到理解的效果,趣味性也得到较好的保留。汉译幽默的难处在于面对文化的差异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将原有的妙趣横生还原为中文。除了直译,英语幽默的翻译方法还有归化、功能对等法以及注释法。

当英语幽默语中含有较强的民族色彩的语言,同时在汉语找不到对应的翻译方法,即使有也达不到幽默效果的时候,翻译者此时就需要采用归化翻译法,即用中文另外的替换,以传达出原文的幽默。

例5:A famous Chinese diplomat attended a reception in Washington. A senate lady, trying to start a polite conversation, asked,“ Mr Wang, what nese are you? Chinese, Japanese, or Javanese?” “Chinese”, he replied,” and you, madam? What kee are you? Monkey, donkey, or Yankee?” 例5 中“nese”和“kee”在语音和内容上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无法翻成汉语,这时只能采用归化法。

译文:中国某知名外交官出席华盛顿的招待会。一位女议员故作文雅,问道:“王先生,请问你是什么人,中国人,日本人还是爪哇人?”“中国人,”他回答,“夫人,你呢?你是什么老?老猴,老驴,还是老美?”

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法也是解决英语幽默翻译的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幽默大多不是为了传达某种含义,主要在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汉译英语幽默如果不能完全还原原文的用词和句法以及趣味成分,可以在中文(目的语)中找到类似的引人发笑的话语,比如多数谐音双关语翻译成中文之后,并没有双关的成分,为了保留笑话的本质,达到功能对等,便可用此法。

例6:Q: What room is for eating? A: Mushroom.

译文一:什么房不能吃?-心房。

译文二:什么菇不能吃?-姑姑。

译文三:什么屋可以吃?-何首乌。

该例中,作者使用room(房屋)和mushroom(蘑菇)的后缀产生的同音,制造了幽默的意味。但这两个单词在中文里却没有同音的成分,直译出来便会失掉其中的味道。因此,为了保留原文的幽默性,只好做适当的改动,使得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理想的译文是贴切原文所谈事物,尽量只舍弃一边(问或答)。如译文一和译文三在问句里都保留room的意思:“房”和“屋”,但是原文问的是什么“room”可以吃,译文一为了找到与“房”相似的答案,便不得不把问题改成了“什么房不能吃”,还是具有幽默的效果。然而译文二则是从原文的“mushroom”找到灵感,从“菇”类着手,挖掘相关喜剧关系。相比之下,译文三巧妙地在中文里找到符合条件的谐音词,虽然和原文有所出入,但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句式和情感,幽默和智力效果也恰当地得到表现,在功能上得到充分的对等,是比较理想的译文。

例7:Q: How can you most irritate a farmer? A: By treading on his corn?

这句的字面意思是:你如何激怒一个农夫?答:踩他的作物。照此直译,便显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可笑之处。然而在英语中,Corn既可以表示“玉米/谷物”,也有“鸡眼”的意思,在这里造成了一个双关。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说,可以另写一个笑话代替。此外,也可以使用注释法,即在译文后把corn的双重含义标注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其中的趣味,但也就改变了原文的初衷,加了注释的译文也不成其为真正的幽默或笑话了,是翻译中的无奈之举。

三、结语

英语幽默以其简短的语言形式,丰富的修辞手法,挖掘生活中有趣的点点滴滴,给人带来欢乐和笑声,也使人增长见识,受益匪浅。英语幽默的生成和语用原则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幽默的翻译能使人们对幽默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翻译难题的解决。但翻译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对本文中提到的双关等幽默的翻译,译者通常也是抓破脑袋也无能为力,最终只好选择下下策,如使用加注法来完成翻译。翻译者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学习,掌握其中规律,懂得变通,相信翻译的难题会以不同的方式各个攻破。

【参考文献】

[1] Grice, H. Paul. Logic and Conversation [M]. Syntax and semantics 3, digital version. 1975: 41-58.

[2] 侯国金. 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3]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4] 徐莉娜. 英語幽默笑话集锦[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杨 丹(1986-)女,汉族,四川珙县人,西南科技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语用学翻译策略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