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2017-06-09 22:49张玉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张玉红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力,发展创新力。本文主要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优势,将其运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三个阶段,结合课堂案例,提出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和步骤。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思维导图 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理念和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高度契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还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回顾、建构整个思维的过程。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指导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略有成效。

一、思维导图在活动准备阶段的应用

1.思维局限PK思维发散

在以往的主题确定课上,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之后,教师利用大量的图文信息调动学生感官,学生围绕该主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最后,全班同学通过筛选、归纳、合并、整理等方式,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这样传统的课堂,看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调动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实则不然,大量的图文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眼球,它带给学生许多信息,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提出的话题总离不开教师课前的铺垫,因而,学生的自主性并没有真正发挥。

学生的思维该如何发散呢?笔者尝试使用思维导图,开启主题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呈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有北仑港、吉利汽车等知名大型企业,年级段中有不少学生家长就在这些企业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走进吉利”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在备课中,我从吉利车、吉利人、吉利的其他,三方面进行考虑,课堂上,以其中一个小方面——吉利熊猫为例,如图1,引导学生从吉利熊猫的外形、价格、安全性能、销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解、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自主设计一份思维导图,如图2。

在这样的铺垫下,我预想学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选择吉利的其他车型,如吉利帝豪、吉利出租车等,照样画葫芦,完成思维导图。

[打破枷锁再次出发]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一方面,活动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会仿照板书,完成练习纸。另一方面,看似思维导图式的练习纸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学生只是填写四块内容,不再另外发散。有了第一次尝试后,我彻底放开了教学思路,再次进行尝试。

课前,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中了解吉利;课堂上,我采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再次走进吉利。在此情况下,下发空白的练习纸张,让每个学生围绕吉利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人人进行头脑风暴,真正拓展他们的思维。之后,学生按自己所提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删选、重组等问题,最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次,学生想要研究的主题五花八门,还出现许多老师未曾想到的主题。有一个学生,其爸爸是吉利员工,因此,该生围绕吉利人,利用思维导图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选择在吉利上班?(2)待遇如何?(3)想换工作吗?(4)每天工作多长时间?(5)对公司有什么建议?

2.寻觅踪迹,思维承接

活动方案是学生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了活动的预设性,保障了活动有序地进行。在以往的课堂上,主题确定课和方案制定课是分割开来的,虽然进行的是同一个主题,但是内容上,操作上却相对独立,学生的思路不能一脉相通。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何不利用思维导图,彻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

在“舌尖上的北仑”这一活动的主题确定课上,我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分解主题,同时渗透了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初步打算。在学生练习纸的设计上,我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如图3。因此,在方案制定课中,我们延续开题课,不打断,并且继续发散学生的思维,延续、细化思维导图,使方案更加具体、详细。

二、思维导图在活动实施阶段的应用

1.思维完善,调整提纲

研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的收集。如何有效学习研究方法?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思维上进行不断完善,全方位调整。

[案例呈现]

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已大概了解,掌握基本要点,可能细节方面会有些遗漏。根据学情,在“我们做采访”方法指导课之前,我给每组同学一张极其简单的练习纸,如图4,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采访前应该准备什么,注意什么,采访时又该怎么做,采访后又该做些什么。

为何在课前布置这样的练习?第一,进行课前回忆,挖掘学生记忆底层思维;第,节约课堂时间,避免重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第三,全面掌握学情,提出针对性指导。

课前阅读学生的思维导图,我发现拟定采访问题是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因此,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原有的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合并类似问题,剔除多余问题,总结关键问题,补充重要问题,从而突破拟定问题的难点。课后,学生再次对修改过的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完善,加深印象。

2.局部整体,思维创新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交流,各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已开展的活动,取得的活动成果,活动中的新发现,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后一阶段的安排。以上这些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如何将零散的版块合理地统一起来呢?郭巨小学姚成伟老师的课堂——“舌尖上的北仑”中期交流课为我们做了示范:

[课堂回顾]

课堂上,姚老师请各小组依次上台汇报,学生每分享一个板块,姚老师就会小结并且板书汇报内容,看似随意地板书,却另藏玄机,最后,姚老师将这些板块用线连了起来,形成了一张思维导图,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回顾。而且,这张思维导图含义深刻,恰好是一条鱼刺的样子,正符合我们的主题一“舌尖上的北仑”,如图5。

三、思维導图在活动总结阶段的应用

1、思维构建,精彩呈现

在总结交流阶段,各组同学首先通过整理,总结形成了实践活动的成果,下一步就要进行成果的展示。展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研究报告、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赛等。然而,这样的呈现只是结果的展示,更多过程性的研究内容、方法却有所忽略。如何在成果展示课中,将过程性的研究内容、方法同时呈现?巧用思维导图,将思维构建,融合过程与成果,让精彩呈现。慈溪市匡堰镇中心小学王老师的一堂成果展示课中,其中一组同学的汇报,利用思维导图,将成果与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这让在场的老师眼前一亮。

[案例分享]

在《拾青瓷碎片扬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汇报课中,研究青瓷文化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讲解,有的展示手抄报等作品,有的在黑板上板贴他们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内容。汇报完毕,同学和老师直观地感受到了该组同学全面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如图6。

通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我发现它不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文化理念,有助于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浅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