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导学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017-06-09 16:49胡益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除数小数导学

胡益华

究竟什么是导学点?如何运用导学点进行教学,我们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导学点”概念的界定

导学点就像是咱们撰写导学案的一个航向标。

如何去界定“导学点”?

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也应是点拨的重点。因为重点的部分往往会较多地聚集了学生的难点和疑点。点在要害处,拨在关键处,从而更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果要给一个定义就是:引导学生去学的关键点。要确定这个关键点,我们要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它是我们引导学生去学的那个突破口,我们认为,抓住这个突破口,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先学”,抓住这个突破口,能够实现学生由已有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那么,我们所提的导学点与教学重、难点有什么异同呢?

首先,很多时候他们是重合的。

但是,导学点与重难点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的,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先学后教。所以我们考虑如果让学生先去学,我们应该抓住哪个“点”去引导,这就是导学点。

只要“导学点”找准了,课堂的大方向就把握了。

二、拟定“导学点”的依据

1.依据学情

如教授内容“方程”,本节课的难点是找等量关系。因为学生重来没有接触过等量关系,但对天平却有一些认识。所以老师充分利用天平来建立等量关系的模型。设计了导学单的内容是:了解天平的构造;了解天平的作用。

2.依据教学目标

如教授内容“倒数”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什么样是倒数,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依据这一目标设计导学点:举例说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依据教学重难点

如教授内容“计数单位”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会用“千”和“万”计数。设计的导学点是:①计数单位“千、万”实际意义;②数位顺序表的组成。

三、拟定“导学点”的思路

一节课的“导学点”有时不仅仅在一个点上,一般会有几个:

1.导在新知迁移点

如:“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及商不变的规律,把这一知识经验设计了导学点: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

2.导在知识发展点

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实例,并通过相应的观察与操作活动,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形成概念。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设计导学单的内容是准备一个长方体,并测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再把长方体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和。能过操作计算,引出表面积水到渠成这。

3.导在自学关键点

“分数应用题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应用题。围绕这一目标,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以下疑问:怎样用方程解答?为什么用方程解答?什么时候用方程解答?所以老师就设计了以下两个导学点:①依据等量关系及线段图列方程解答求单位“1”的应用题;②通过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对比,体会为什么用方程?

4.导在理解盲点处

“小数乘法”,主要掌握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其实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前两节课都已学习了,这节课重点是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怎样列竖式更简便,这是学生理解的盲点。所以教者设计了几个不同竖式方法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方法: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与整数乘法相同,位数多的放在竖式上面进行计算。

5.导在思维创新处

对于课前自学,也有一些教师持怀疑态度,总感到教材毕竟已经呈现了一些解法,学生看书后会不会囿于教材中的解法,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为避免学生思维的惰性,我们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如“比例尺”,在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后,运用实例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

四、“导学点”呈现方式

1.方式一:已有经验的延伸

一是找尋新知生长点,即编写有助于迁移新知的练习,通过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问题直指新知迁移点。

二是找寻生活中的知识、生活原型,为概念的有效建构提供表象认识(这一点在概念教学中尤其重要)如“用字母表示数”,“认识人民币”,“什么是面积”都是可以通过找寻生活原型来为建构概念提供表象认识。

2.方式二:问题导学

其实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是以问题导学为主的. 教学“看图找关系”时,根据教学目标,在导学单中我设计了6个问题。课前作业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完成导学单,课前检查学生的导学单,我发现学生完成(第2题)这道题目时错误较多:同学们郊游,下面是大客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2题,教学时我采用师生交流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并且把第2题中的问题改成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判断对错。并且把学生想不到的信息也写出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必须首先考虑问题的有效性,可以遵循以下六条原则:①问题应该与达成目标相对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②问题的内容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教学起点。③问题应该是针对思维过程的开放式的,能激励学生展开思维,深入研究。④问题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⑤问题情境中提供基础性概念,以鼓励学生实施整合。⑥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学生的质疑生成新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有效问题,围绕有效问题的解决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把一节课的导学点确定好、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导学案的流程基本就确定了。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就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除数小数导学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失踪的小数
我是小导游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如何在除法估算中求近似数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