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五)

2017-06-10 16:34叶朝华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7年6期
关键词:材料经济

叶朝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映了春秋战国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孙武

2.2016年8月16日,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墨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他( )

A.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仁政” 治国

D.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唐诗兴盛的原因是( )

A.唐太宗扩充国学B.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C.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D.八股取士

4.右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牲还想来么”。漫画寓意是( )

A.反映了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B.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既有爱国性又有盲目排外性的斗争特点

C.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

D.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特点

5.下列对1952年、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1952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B.从个体经济来看,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从私营资本主义经济看,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仍然剥削压迫人民

D.从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分析看,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6.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邓小平理論的发展、形成过程

B.改革开放后外交发展成就

C.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

D.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重大历程

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的科技发展得益于人民公社化运动

B.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一五”计划的成果

C.③④时期取得的成果是“两弹一星”

D.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从改革开放后三年时间算起

8.下列与阿基米德的主要贡献无关的一项是( )

A.杠杆定律B.浮力定律

C.发明了筒车D.发明了螺旋式水车

9.漫画“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最终的结果是国王“统而不治”。导致这一结果的法律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10.右图所示是小明笔记中的一页,则他学习的专题可能是( )

A.科技史 B.大国史

C.区域发展史 D.文明史

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货币是经济中的血液,是历史发展中的见证。

(1)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2)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2.艺术来源于生活。

(1)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唐代画圣的代表作品是《送子天王图》。

(3)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13.土地政策是国家发展的信号。

(1)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2)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政策,此后国家推广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3)1956年底,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三、判断改错题(8分)

1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的《农政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

【 】改正

(2)“三角贸易”、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英国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本,扩大了海外殖民市场。

【 】改正

(3)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冶铁部门使用。

【 】改正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为标志,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10分)“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七按语

材料二: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张謇《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进行的“变”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指出张謇选择的救国道路是什么?(1分)他和康有为救国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分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1分)他们最终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指出“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2分)

(4)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6.(10分)改革是强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就是前进两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計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2分)

(2)“后退一步就是前进两步。”退一步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通过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同点。(6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12分)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小明在阅读以“中外通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材料,请你参与。

(1)以目录中战争为例,说明战争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和文明等角度加以说明,6分)

(2)根据目录,结合所学的知识,以目录中某一国或地区为例,说明20世纪60—80年代“撼动”“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并列举出其对应的特色。(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格局多元化与经济关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D 6.A 7.C 8.C 9.A 10.D

二、11.(1)圆形方孔铜钱 (2)五铢钱 (3)交子

12.(1)兰亭序 (2)吴道子 (3)北京故宫

13.(1)查理 ·马特 (2)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3)三大改造

三、14.(1)【╳】《农政全书》改为《天工开物》

(2)【√】

(3)【╳】“冶铁部门”改为“纺织部门”

(4)【╳】“信息时代”改为“电气时代”

四、15.(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

(2)实业救国。(1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1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2分)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4) “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变法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1)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2分)

(2)最终建立社会主义。(2分)

(3)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是在本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内容相同: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结果相同: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社会性质相同: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三点即可,6分)

五、17.(1)政治:战争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即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2分)

经济:经济区域一体化为中心(欧洲为中心)向经济全球化转变。(2分)

文明:由区域文明(亚洲文明、欧洲文明或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向世界文明融合转化。(2分)

(2)①欧盟:经济一体化,政治、军事方面用同一种声音说话,统一使用欧元。

②日本的崛起: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出于战争需要扶持日本,刺激日本的经济;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等。

③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答出两点即可,4分)

(3)政治格局多元化趋势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政治格局多元化趋势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分)

猜你喜欢
材料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可爱的小乌龟
经济日历
可爱的小瓢虫
图读龙江经济
材料
中国经济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