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因素

2017-06-11 07:38全浙平
体育风尚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大学生

全浙平

摘要:影响大学生情绪的因素有很多,体育锻炼也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否能够缓解心理的各种情绪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这四种方法来证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能够缓解自身心理的情绪。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影响

大学生正是处在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重要时期,正是身体向成熟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极具有活力和张力,但是对大学生的健康情况的了解,不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都存在一定的不好的状况,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引起的问题逐渐变多,也成了社会中存在的热点话题。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的几种问题分别是:学习带来的压力;恐惧人际交往;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不能够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有就是情感问题。对于这个状况,很多教育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的人员开始重新对大学教育进行审视,大学生合格性人才的话题开始被探讨,我们是不可以否认,现在对于全面人才的定位不只是知识和素养,还有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这就得我们大学生自己把体育锻炼加强,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好的在社会中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了五所大学,太原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有关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与心里健康一个整合的视角等资料的基础上,获得与本论题有关的信息。

2.问卷调查法

本次的论文有采用问卷调查法,撰写符合论文的问卷对山西省个别高校进行派发,实际发出200份问卷,收回来192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3.7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缓解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后的数据统计,发现有54.4%的同学会选择经常锻炼;从来不进行锻炼的同学有6.1%;还有39.5%的同学偶尔进行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丰富文化生活是支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积极明确,动机是健康的。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个人条件差,不得不把考试和通过达标作为自己的锻炼目的。

2.参加锻炼的时间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有2.2%的同学参加运动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有10.6%的同学参加运动的时间是11-20分钟;有24.4%的同学进行21-30分钟的锻炼;同样有33.3%的同学进行31-59分钟的锻炼;还有29.5%的同学会选择一小时以上的锻炼。

運动时间的长短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多个学者通过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学者调查发现,一个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若每周参与运动的时间延长一个小时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亚健康状态,若减少一个小时对其健康状态便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也有学者证实运动时间是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的关键所在,而且每次锻炼时间长的人群其体质明显要好于每次锻炼时间短的人群。

3.参加锻炼的频率

运动频率是指在特定的某段时间内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通常况下某段时间为一周。运动频率是有效评价体育行为的主要指标之一。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还是比较健康。有6.1%的同学一个月参加一次锻炼;有12.8%的同学一个月参加2-3次;每周进行1-3次锻炼有38.3%的同学;有百分之25%的同学每周进行3-5次的锻炼;还有每天都参加锻炼的有17.8%的同学。

4.参加运动的强度

据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人不会选择高强的长时间的运动,其中有18.9%的同学选择轻微运动;有16.1%的人选择小强度的运动;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有28.9%的同学;有22.8%的同学选择的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而还有13.3%的同学选择长时间高强度的有氧运动。

运动强度即通过一定的身体运动练习对个体的生理方面产生刺激的程度,通常情况下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心率来衡量,一般认为,心率保持在 120次/分以下为低运动强度;心率位于每分钟 120~150 次之间的运动量为中等强度运动;位于150~180次/分之间或者高于每分钟180次的运动量为大运动强度。根据运动生理学中的理论,想要收到好的活动效果,运动强度就要适宜,低运动强度无法达到好的运动效果,而大运动强度又会导致不必要的运动疾病,所以,对运动强度的把握一定要得当。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1.参加运动后缓解压力的程度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大脑一直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甚至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症状。而体育锻炼可以引起体内生物化学的某种变化,如血浆中内原性和拟吗啡类物质含量升高,这种物质的增加与情绪愉快有关,能够给个体带来愉悦、信心、幸福感等情绪体验。所以应该适时选择到户外适当慢跑或散步,在不影响体力的情况下,适当舒活筋骨,调整一下紧张的精神状态,既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又锻炼了身体。而且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应该尽量参加适合自己的。通过体育锻炼在集体协作、默契配合中享受愉悦、快乐、幸福,使忧烦的心绪得以排解。

2.体育锻炼与生活满意度

根据数据统计,只有2.8%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对生活满意度毫无影响;认为体育锻炼是可以提高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有61.7%的同学;当然还有35.5%的同学对认为体育锻炼对生活满意度有影响但是作用没有特别大。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是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关键因素,包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度、学习满意度、对学校满意度等。因此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体育锻炼成为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手段,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宣泄,兴趣改变,紧张得到放松,情绪趋向稳定。不同强度、速度、方向和节奏的体育活动,能改变心理患者的消极心理向导,消耗患者隐患心理疾病所积聚的大量心理能量,最终达到心理平衡,提高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3.参加体育锻炼与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结论

大学生在这满怀憧憬的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不断的强化自身心理素质,体育锻炼能减轻个体在紧张生活事件中的紧张情绪,有效调节心理压力,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运动生物化学产生一些变化,并增加情绪的高涨,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个人的幸福和情感的体验。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情感的宣泄,興趣变化,放松,情绪趋于稳定。

体育活动很多都是集体的,有竞争力的运动。同学们的运动能力的差异,品性的好坏都能够明显的在运动中显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自我认识,能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自我效能感会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自信、外向、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人格。

四、建议

体育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提高的重要途径,增强体质,运动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而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大学生的心理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根本上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志明.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50-50.

[2]楚铠.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1):46-47.

[3]辛利兰.成都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