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改面临的新环境分析

2017-06-11 07:59宋文利
体育风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形式教改体育课程

宋文利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成为当下热门话题。为大力发展我国教育文化,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也在不断探索。因此,本文就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面临的新环境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形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改

改革开放以来[1],我国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新时代的学子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其所需面临的新课改教育也为其带来相应的压力。如今,新时代经济也在发展,“低头族”等各类反映社会现象的词汇应运而生。為大力发展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艺体美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此前体育课程乃是选修课程,使得体育课程缺乏完善的教学结构,各高校之间体育课程开展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不协调。因此,为保障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身心健康,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改[2]。

一、新形式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标准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改乃当务之急。为此,教育部为其制定了新的教学体制。

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系统化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得学生增强体质,全面发展身心素质。现今的体育课程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细化分[3]。

(一)体育课程参与目标

体育课程参与目标是指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同时,能切身体验,进入状态,随后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得学生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依然能进行个人锻炼,编制个人锻炼计划,充分发挥自身在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体育课程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掌握多少学习技能,运动技能。目前我国高校提出体育课程要求,即:需熟练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运动技能,其目的主要是为全面培养学生了解体育课程的基本框架结构,以此进行让学生在进行个人锻炼时能合理化安排,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自身运动技能。

(三)体育课程改善学生身心健康目标

身心健康目标是指,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评价体质的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对体能知识的认知。使得学生在个人锻炼途中能有效避免运动创伤。

(四)体育课程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目标

心理健康目标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设置体育目标,从而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能改善自身的心理状况,克服对于体育课程的抵触心理,以此在体育课程运动中体验体育课程的乐趣,激发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体育课程社会适应目标

社会适应目标是指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顺应社会的发展,以此提高自身实践生活能力。

由此可见,各大高校之间的体育课程的开展更具人性化[4],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开展中能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体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使得学生体育技能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学生对体育认知度不够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而忽视学生的艺体美发展。应其对体育课程开展的不重视性,往往体育课程被语数外主科老师所占据,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度不够。因此,虽高校内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但是学生已经严重缺乏体育课程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无法带动自身积极性;导致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程开展,而忽视其重要性,无法做到身临其境去感受体育教学的乐趣,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理论知识不够重视

传统的高校体育知识教学,大多采用户外运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忽略理论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教师进行二次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大多学生只是模仿教师的体育动作,并没有领会到该课程的精髓,使得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的了解过于片面,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没有掌握好该项运动技能,更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精神不够

现今,学生在学习过程觉得体育学科的考试内容十分简单,认为只需要对教师所讲知识进行模仿,二次重复,就能达到及格,并不能体会终身体育的锻炼精神。目前部分高校可提供学生学习的选择较少,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体育爱好,因此导致学生在课程选择过程中产生偏执的思想,认为没有我喜欢的体育项目我就不选择,或者随意选择,只要考试能及格,其错误思想更使得学生无法理解终身体育的锻炼精神。

(四)小结

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无法顺应当下的教育改革,高校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上,也是阻碍高校体育发展的问题之一。因此,为大力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育课程新改革迫在眉睫。

三、新形式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改的意义

为促进高校体育发展,体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为学生加强体育知识,为学习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打破传统教学,创新课程,增加新课程。体育教育改革作为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改的意义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形式下发展的体育教育,使得学生在原有的体育运动认知上[5],增强了其理论知识结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重新认识体育课程的基于自身发展的利弊。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新的认真,使得学生发现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精神

从终身体育精神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不仅是对学生传授体育项目的基础知识,更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身体及其心理,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体育锻炼的精髓,随后转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6]。

(三)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

体育锻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体育鍛炼。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的体育学习无疑是放松身心。而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为学生放松身心而锻炼,而是在此基础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精神以及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乃是让学生融入体育课程的根本。

(四)小结

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教改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自身体育综合素质,更是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7]。

四、促进高校体育课程适应新环境的措施

为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适应新环境,可以采取措施加强其高校体育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专业的体育教育师资团队

对于还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教师乃是指引学生正确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不断促进高校学生的体育发展,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乃当务之急。在要求教师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创新教学的意识,鼓励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方式的尝试,打破传统教学,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传统的体育教育过于单一,期末考试也过于局限,因此,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让教师避免期末打分的片面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体育锻炼的发展。

(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知识框架

学生的体育知识框架不够完善,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阶段,使得学生没有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了解,为其树立正确的体育知识框架结构乃是关键,使其在了解体育锻炼之后提高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

(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间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完善体育设备,增加体育活动场所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举措之一。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更多体育项目的选择余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小结

由此可见,为不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改的实施乃是关键。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体育,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五、结束语

新形式下的发展现状,使得各高校之间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教改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自身体育理念得以完善,以此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由此可见,新形式下的高校体育教改充分发挥顺应时代的体育应用能力,最终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8]。

参考文献:

[1]顾康军.休闲体育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21):199-199.[2]邢菊.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118-119.

[3]向昌浩.基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J].体育时空,2014(19):136-137.

[4]任丽娟,吕向明.新形势下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5):108-109,110.DOI:10.3969/j.issn.1004-3985.2015.15.038.

[5]宋鹏威,王溪源,司亚晨等.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网球课程改革探究[J].拳击与格斗,2016(16):43.

[6]李昊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6(16):143-144.DOI:10.3969/j.issn.1006-8902. 2017. 16.069.

[7]斯琴巴特尔.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77-179.

[8]谢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2(30):157-157.DOI:10.3969/j.issn.1672-3791.2012.30.130.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新形式教改体育课程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新形式下供电企业党建工作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