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初治)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应用疗效观察

2017-06-13 03:03黄伟民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磷酸

黄伟民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方法 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结果 在血糖降低程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治过程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75-02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等均与血糖控制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早期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群出现了营养过剩,而且缺乏运动,使得肥胖率不断上升,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也出现了上升,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表现出低龄化趋势,糖尿病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1]。为进一步提高2型糖尿病初治效果,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文结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2型糖尿病(初治)经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选取的样本来源于该院2016年2—8月期间收治的9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5.9±5.1)岁,糖尿病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0.7)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46.1±5.0)岁,糖尿病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0.8)年。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2]:①依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②患者均为初次接受治疗;③不存在药物过敏;④有完整的治疗和护理资料,能够保证患者相关指标数据的真实性;⑤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物恶性肿瘤、传染病以及精神异常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也就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体育运动,同时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实施治疗(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23370),起始剂量为0.5 g/次,3次/d;连续服用8周,治疗期间可根据治疗效果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调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批注文号为国药准字J20140095),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8周[3]。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是:①血糖下降程度;(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③体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④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整理该次研究中的关键资料,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整理的相关数据实施数据分析处理,不良反应发情况采用率(%)表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血糖下降程度等指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前者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后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下降程度比较

在血糖下降程度方面以空腹血糖测定为主要指标,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了(3.2±0.40)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了(2.6±0.50)mmol/L,在空腹血糖的总体下降程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后血糖指标比较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比较见表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其他指标比较

在体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以及统计分析见表2。

2.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1例出现水肿、1例白细胞减少、1例肠胃道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出现水肿、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存在肠胃道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无节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糖尿病总体发病率较高,在糖尿病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肥胖。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长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降低血糖的波动性,保证血糖的基本稳定,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4]。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以控制饮食、强化运动、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药物治疗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可选择的药物较。该研究中采用的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血糖降低过程中,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后,二甲双胍会抑制肠胃道对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等的吸收,同时,提高了外周组织中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之间的亲和力,促进了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高效利用,从而降低患者血糖浓度。二甲双胍还能够增加胰岛素本身的敏感性,对肝糖原异生发挥抑制作用,通过多种作用,促进了体内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了血糖浓度。除了上述有效的降糖作用外。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后认为,二甲双胍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够发挥降低体重的作用,改善患者的体质指数,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避免在降糖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5]。基于以上多种作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二甲双胍已经成为能够为饮食控制、体重控制外首选的治疗方法。磷酸西格列汀也属于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属于西格列汀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该药物能够促进活性肠促胰岛激素含量水平的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的增加,能够对患者的血糖发挥调节作用,保证β细胞的生长,使得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逐渐降低,患者服用药物后,可作用24 h,能够较长时间的对患者血糖发挥调节作用,保证了患者在空腹或者是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基本稳定。避免了血糖波动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该次研究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治中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一二甲双胍或者是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都能发挥一定的降糖效果,但是在总体治疗效果方面,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等都有明显改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治过程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效果显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调节降低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权胜伟,庞新亚,高峰.老药新用: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癌患者中的治疗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5(11):428-429.

[2] 郝从容.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5,14(10):634-635.

[3] 刘冬菊,戴小敏.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与安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78-179.

[4] 赵琳,梅勇,杨莉,等.渗透泵控释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Ⅱ(都乐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2):491-492.

[5] 母义明,纪立农,宁光,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內科杂志,2014,34(10):974-983.

(收稿日期:2016-11-14)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磷酸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2018年下半年 国内磷酸一铵市场走势简析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