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17-06-13 17:55户丽娜
医学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负性情绪依从性

户丽娜

摘要:目的 关于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 取2015年1月~6月于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6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年7月~12月于我院接受情志护理的6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康复护理依从性作以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7±2.64)分、(37.4±2.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6±5.27)分、(50.2±4.12)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能积极配合康复护理的患者比重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65.6%(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转变思想转念,使之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理想护理模式,建议临床多家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早期情志护理;老年脑梗死;负性情绪;依从性

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脑动脉管腔狭窄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局部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下继发脑梗死,以偏瘫、单瘫、癫痫、感觉障碍、失语为常见症状表现的脑梗死发病前并无显著先兆,起病突然,2~3 min内或数秒内即达到高峰,是一种致残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的危害性疾病。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情绪的存在打乱人体阴阳平衡,对脏腑气机造成干扰,使脏腑精气受损,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病情,增加再发风险性,对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早期情志护理护理观察组患者,旨在探讨早期情志护理多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按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各有病患6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4.6±2.5)岁;17例小学初中文化水平,34例高中文焕水平,13例大专或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5.2±2.6)岁;14例小学初中文化水平,29例高中文焕水平,21例大专或本科以上文化水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入组患者均为脑梗死初发者,行CT或MRI检查确诊;意识清楚,血、尿常规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排除标准:昏迷病例、语言障碍病例、痴呆病例、视听功能障碍病例、精神障碍病例、器质性疾病病例。

1.2方法 分别予以两组患者提供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肢体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在内的早期情志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结合患者年龄、知识结构差异、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讲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二级预防等相关知识。根据不同患者的接受能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途径,如口头宣讲、观看视频、PPT、册宣传;善于抓住健康教育契机,选择在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宣教,为保证宣教效果,适时追加宣教次数,强化健康知识,加深患者对宣教内容的记忆与理解[1]。通过向患者列举既往康复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转变患者思想,使其认识到遵医行为对及疾病康复的重要影响以此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

1.2.2用药指导 将药物治疗的目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对于服药期间所产生的副作用现象,临床护士及时向患者作以解释说明,接受正规治疗暂时性的药物副作用是可以减少的,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过度担忧。患者对药物副作用大担忧心理得以解除,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积极性自然提高。

1.2.3肢体功能锻炼 在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前,务必使患者认识到肢体功能锻炼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越有利。患者入院后就给患者摆放良肢位,使患者知晓患侧卧位能增加患侧感觉输入,健侧卧位是最舒适的体位这一基本常识,多取侧卧位,避免半卧位。为防止壓疮与偏瘫典型屈肌或伸肌痉挛发生,间隔2 h为患者翻身一次。对于生命体征维持平稳达24 h的患者鼓励开展适量床上运动、步态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3]。

1.2.4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加强护患沟通,多使用问候性、鼓励性、安慰性话语与患者交流,交流时面带微笑,眼睛看着患者,认真倾听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愿意敞开心扉,主诉内心感受与需求。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为情绪障碍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帮扶,通过启发、疏导、语言安慰抵消患者不良情绪。对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所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与表扬,尽力获得家属对患者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3]。

1.3观察指标 参照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以1.25倍的焦虑、抑郁积分之积作为问卷总积分,焦虑、抑郁程度与积分成正比。采取评分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转变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进行评价,每项评价内容所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3分,将问卷中涵盖的44个问题评分之和作为依从性总评分,依从性与评分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4.3±6.84)分、(64.4±9.12)分近似于对照组(51.7±6.81)分、(63.8±8.97)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7±2.64)分、(37.4±2.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6±5.27)分、(50.2±4.12)分(P<0.05)。

干预后观察组能很好配合临床治疗与康复锻炼的患者有58例(90.6%)明显多于对照组42例(65.6%),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明顯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发病率与致残率的脑梗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多数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负性情绪的存在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不利于临床治疗与护理。尽量降低负性情绪对康复治疗与护理的消极影响是提高脑梗死患者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

罗雯媛,潘贤妃等研究报道存在负性情绪且治疗依从性差的老年患者接受情志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罗玲在相关研究报道中也提出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不仅要提供常规护理,同时还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情志护理对患者的阴阳调和十分有益,其临床实用性与推广性较高。胡敦蓉等研究报道加强对护士的共情能力培养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情志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本文接受早期情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降幅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中能很好配合临床治疗与康复护理的患者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情志护理确实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护理依从性。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情志护理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护理依从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雅琼.情志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依从性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6):126-127.

[2]金淑君,乐佩娟,汪春燕.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8):87-90.

[3]孙虹.早期情志护理对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9):223-224.

[4]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2.

[5]赵艺.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3):182-183.

猜你喜欢
老年脑梗死负性情绪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