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7-06-15 17:23於宏马岩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匹伐他汀冠心病

於宏 马岩

摘要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患者51例,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匹伐他汀、阿伐他汀治疗。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有效。

关键词 匹伐他汀;高龄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大量实践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患者胆固醇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同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老年人肝肾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容易發生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担心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导致了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仅有不足半数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使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严重不足。临床试验已证实了阿托伐他汀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降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文探讨匹伐他汀在高龄老年(≥80岁)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1例,年龄80~91岁,平均(84.48±3.85),其中男30例,女21例。将5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A组28例,年龄80~89岁,平均年龄(82.17±3.19)岁,B组23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83.06±4.75)岁,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及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年龄≥80岁;②已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同时经超声检查伴有颈动脉内膜一中层(IMT)增厚或斑块形成;③LDL-C≥2.59 mmol/L;④来院前2周内未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类型的降脂药;⑤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胆疾病、糖尿病等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②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等影响血脂代谢的药;③有他汀类药物过敏史;④排除各种急性、慢性炎症、肿瘤、风湿、结缔组织疾病患者。

方法:A组给予匹伐他汀钙片,2mg/次,晚间服用;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次,晚间服用。治疗期共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8周末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检测指标:抽血前3 d,所有病患均禁食12 h,禁高脂饮食。抽血测定患者的血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及TC(血清总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指标及肌酸磷酸激酶(CK)。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厚处为IMT)。

治疗效果评价:①治疗前后LDL-C、TC与基线的变化数值;②治疗前后LDL-C与基线比较下降幅度的百分比;③治疗达标率(LDL-C<2.59 mmol/L为达标);④IMT厚度变化。

安全性评价:主要观察ALT、AST及CK。当患者ALT、AST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以上、CK超过正常上限值5倍以上时,停止用药,退出试验。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处理本组数据,用(x±s)来表示计数资料,并对组间数据比较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结果

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血脂水平改变及幅度改变情况:两组病患的TC、LDL-C的基线参数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4、8周,相较于基线参数,A、B组病患治疗后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基线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A组LDL-C降低幅度达33.56%,71.43%达标。B组LDL-C降低幅度达34.98%,73.91%达标。A、B两组LDL-C降低幅度及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IMT:治疗前,A、B组患者的IMT基线参数分别是(1.21±0.13)mm、(1.20±0.18)mm;而治疗8周后分别降为(1.02±0.14)mm、(1.11±0.16)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通过药物治疗后,A组仅有1例病患的ALT、AST轻度升高,B组2例病患ALT、AST轻度升高,均未大于正常值的3倍。均未出现肌痛、皮疹、肌无力状况。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例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匹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也是目前国际临床应用中降血脂效果较好的他汀类药物之一。它能抑制TC早期合成过程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同时借助自身调节机制来增加肝细胞膜上面的LDL-C受体数量及活性,降低血浆Tc、LDL-C水平。本次治疗8周末时,A、B两组LDL-C水平分别下降了33.56%和34.98%。2 mg的匹伐他汀与1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相当。《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使用他汀应使LDL-C幅度至少降低30%~40%。2 mg的匹伐他汀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降脂效果可以达到指南要求。

对纳入的252例ACS患者的JAPAN-ACS研究发现,匹伐他汀4 mg/d治疗8~12个月后冠脉斑块体积变化与阿托伐他汀20 mg/d相当。TaKashima等研究表明,使用匹伐他汀可以显著延缓冠脉斑块的进展。本次治疗中8周末时2mg匹伐他汀使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所缩小,但与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治疗时间短有关,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同时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匹伐他汀不通过CYP3A4代谢,极少通过CYP2A9代谢,不受通过这两个途径代谢药物的影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得少。一项纳入2万多日本患者的研究表明,应用匹伐他汀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低。本次治疗2 mg匹伐他汀与10 mg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相当,两组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好。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年龄不应成为高龄老年人(≥80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根据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结合高龄老人伴随疾病、肝肾功能、合并用药等特点,充分评估使用调脂治疗的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调脂药物,长期使用。匹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患的LDL-C水平,同时延缓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程,其依从性、安全性、耐受性较好,适宜于高龄老年患者使用。

猜你喜欢
匹伐他汀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匹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血脂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匹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
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