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电解质危急值96例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2017-06-15 16:19鲍红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鲍红刚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中,18例死亡,死亡率18.75%;治愈78例,治愈率81.25%。结论:患者若出现血清电解质危急值且纠正不及时,死亡率非常高,应加强血清电解质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及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度。

关键词 血清电解质;危急值;临床应用

临床上在为患者开展诊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检查,将其中处于存在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检验结果称为危急值。在出现危急值之后,临床医师需要立即结合危急值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与纠正,以便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做好危急值的识别与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出现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患者96例,女21例,男75例,年龄3个月一75岁,平均(45.6±3.2)岁;其中7例为急性肠炎入院,6例因慢性肠炎入院,20例因低钾血症人院,9例因冠心病人院,8例因心肌梗死入院,16例因肾病综合征人院,30例因合并糖尿病人院,最小的1例3个月大的患者是因为小儿支气管肺炎入院。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抽血进行电解质的急查,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血清之后,应用电解质分析仪进行其中Ca2+、Cl-、Na+、K+的测试。正式开展测试之前,要应用朗道质控品及湖北省临检中心的试剂比对品测试,在得到稳定的试验结果之后,再开展血清电解质的测试工作,并要对K+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予以分析总结。

标准: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清K+危急值时,正常参考范围3.5~5.5mmol/L,若>5.5 mmol/L则称之为高钾症,若<3.5 mmol/L则称为低钾症。结合该参考标准,再结合我院的实际经验,本次研究中血清钾危急值的标准:血清钾>6.5 mmol/L或血清钾<2.8 mmol/L。部分患者的具体血清电解质的检验危急值项目以及其参考范围,见表1。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选的96例出现血清K+危急值的患者中,最终有1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8.75%。死亡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有11例为50岁以上患者,这类患者大多病情比较危重,除了基础疾病,还合并有肠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多重疾病,由于其在出现血清K+危急值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患者死亡;6例年龄处于30~50岁,还有1例为3个月以内的患者,该患者起初在入院时是因为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在入院之前存在因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滥用抗生素现象,之后合并有霉菌感染、腹泻等症状,在发现血清K+危急值时,临床医师在收到检验科的检验结果之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最终死亡。另外78例患者成功治愈,这78例患者在发现血清钾危急值时,立即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及时将其血清K+值控制在正常的参考范围当中,从而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讨论

危急值是临床上在判断患者的检验结果时的一种称谓,也将其称为警告值或者是紧急值,通常是在出现危急值时显示患者的检验结果当中出现了特殊异常,甚至是已经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对于此类患者,检验师在发现这类情况时,应立即将详细情况告知主治医师,以便于主治医师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与控制。血清K+值对于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该值出现异常,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当患者的血清K+值<2.8mmol/L时,会出现心肌反应性增高现象,地高辛中毒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大,而当血清K+值>6.5 mmol/L时,同样也会导致出现心肌反应性降低,甚至心搏骤停现象,所以,临床上将这两个值定义为血清K+的危急值。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所选96例血清K+危急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最终有1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8.75%,死亡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有11例为50岁以上患者,这类患者大多病情比较危重,除了基础疾病,还合并有肠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多重疾病,由于其在出现血清钾危急值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患者死亡;6例年龄处于30~50岁,还有1例为3个月以内的患者。另外78例患者成功治愈,这78例患者在发现血清K+危急值时,立即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及时将其血清K+值控制在正常的参考范围当中,从而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患者出现血清K+危急值之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患者的急救工作,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血清电解质危急值检测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提出几点建议:①医护人员要能够认识到我国在危急值参考方面的欠缺。目前国外已经有了危急值项目表,但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参考值,再加上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检验项目的危急值。对于不同级别的医院来说,其检验科所采用的具体检测方法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不同检测方法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医院还没有制定出与危急值有关的鉴别诊断标准或者是制度,这都会对具体的鉴别诊断工作产生影响。所以说,在实际工作当中,各个医疗单位要能够认识到危急值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及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危急值范围确立、危急值登记、危急值报告、危急值糾正等有关的处理措施。对于危急值重视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其处理及抢救措施时效性、有效性的提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②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及检验工作者危急值医疗知识培训工作,并要强化其与应急能力有关的培训,医院要确立合理的危急值登记、报告及处理流程,并要结合已有经验,制定出合理的纠正措施。③强化检验科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检验科来说,在日常检验工作当中,一旦发现异常结果,要能够及时开展分析、复查,并要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以便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有利于提升患者危急值处理的时效性。强化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其质量控制工作已经发展成为全程控制,分为前期、中期及后期几个阶段。其中前期阶段就是医生在下医嘱之后,护士采集标本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危急值处理的及时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阶段的问题对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科的人员要强化与护理中心的沟通、交流,可以不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工作,以便于从源头上对样本质量予以有效的控制。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