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CT征象及其联合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2017-06-15 21:45张维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

张维锋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CT征象及其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中选出136例197枚PCT,并选取同期164例215枚结节性甲状腺肿CT征象。结果:单个CT征象中,咬饼征的特异性、敏感度最高;两项CT征象中,咬饼征联合不规则结节形态诊断价值最高;随着联合征象增多,其诊断敏感度可下降而特异性却逐渐升高。结论:多个征象联合运用可明显提升诊断的特异度,疾病诊断价值高,可降低误诊概率。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CT征象;诊断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是疾病结节检查的常用方式,其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等征象诊断疾病的临床价值已经被认可,然而单一超声征象仍无法完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PCT)。CT检查不受声衰限制,可准确判断环状钙化与粗大钙化的性质、评估中央组淋巴结的转移,对初步评估病灶性质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征象及多个征象联合运用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对疾病患者的CT及NG材料进行对比,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从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例进行试验研究。其中136例197枚PCT中,男35例,女101例;年龄9~73岁,平均(56.24±2.14)岁;单发128例,双发8例。164例215枚NG中,男38例,女126例;年龄9~73岁,平均(56.24±2.14)岁;单发128例,双发30例,多发6例。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指导患者行仰卧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speedl6CT机自口咽部向下至其锁骨上缘,进行扫描,以高压注射器将80mL碘普罗胺注射液(300 mg/mL)经患者肘部进行静脉团注,速率2-3 mL/s,注射后静待50~60 s即可进行常规扫描。

征象分析:由主治医生进行阅片、评估,判断有(无)咬饼症、规则(不规则)结节形态、有(无)钙化、增强后缩小/有(无)模糊。其中,沿甲状腺生长、椭圆形或圆形为规则结节形态,除此之外为不规则形态;直径<2 mm为微钙化;增强后缩小/有(无)模糊:测量并比较平扫与增强后患者病灶边缘及其对应正常组织的CT值,若平扫差值>增强后差值,可将其认定为增强后缩小/模糊。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结节具体部位与大小情况比较:197枚PCT与215枚NG结节具体部位与大小,见表1。

PCT与NG征象结果:两组患者在咬饼症、不规则结节形态、微钙化以及增强后缩小膜糊多方面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不同CT征象及联合诊断PTC的价值比较:单个CT征象中,咬饼症的特异性、敏感度最高;2项CT征象中则为咬饼症联合不规则结节形态诊断;联合征象越多,其诊断敏感度降低,而特异性却逐渐升高,3或4个征象联合诊断特异度可达100.00%,见表3。

讨论

单个征象:①咬饼症:高密度状态下患者甲状腺轮廓的局部缺损可呈现为“咬饼状”,瘤体最大径发生于甲状腺与瘤体交界区或外侧,CT检测无法分辨;而NG多为膨胀性态势生长,甲状腺周边组织多为外压状态,且大部分边缘为完整表现,仅有少部分组织较为菲薄,无法正常辨别。结果显示,单个征象诊断中,咬饼症的特异性、敏感度最高,说明咬饼症是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最重要的征象。②不规则形态:PCT为浸润性态势生长,瘤体生长受其生长部位及周边组织、胶原纤维及血管等成分限制而不一致;而NG可與周边组织存在纤维分隔。瘤体膨胀生长,边界较清晰,并呈椭圆形或圆形。本文中,不规则形态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6.97%、80.20%,可清晰显示瘤体生长的不规则形态,在PCT诊断中意义重大。③微钙化:微钙化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乳头状癌病理机制与沙粒体有关,或因细胞循环供应不足而诱发组织坏死,最终出现钙盐结晶而引发。本文中微钙化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其高特异度说明其在PCT诊断中仍具有重要价值。④增强后缩小/模糊:增强后缩小/模糊和甲状腺与瘤体交界边密度差有关,边界密度差越大,边界轮廓越清晰,反之则越模糊。PVT滤泡或细胞成分丰富,增强后瘤体与其周边的甲状腺组织强化,两者间的密度差下降;NG内含大量梗死、纤维成分等,该成分沉积并占据该部位的毛细血管,因而其强化能力低于周边甲状腺组织的,其平扫后CT较为清晰。本文中,将该征象运用于诊断疾病,其特异性、敏感度虽不及咬饼症与不规则形态,但也是临床PCT诊断的重要征象。

两项征象联合:咬饼症联合不规则结节形态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最高,提示该两项征象联合使用的临床诊断价值高。故而,可直接采用CT平扫确诊。其他两项征象联合使用的敏感度虽有所下降,但其特异度仍保持在97.00%以上的高水平。

任意3项及4项征象联合:联合使用的征象越多,其诊断敏感度相应性降低,特异度却逐渐升高,可达100.00%。可见,3项或4项征象联合使用在诊断PCT中可具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多个征象联合运用可明显提升诊断的特异度,疾病诊断价值高,因而,应将多个征象联合应用于PCT诊断中,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动态,为疾病诊治与预后提供一定医学参考。

猜你喜欢
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
JA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甲状腺非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究
彩超与CT联合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