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中关键点控制的思考

2017-06-15 19:15张平周梅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关键点管理模式

张平 周梅娟

摘要 好的管理模式是推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构建可以优化服务流程,节约医疗资源。剖析和认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关键点,然后结合政策、法规,控制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关键点;社区医生

现行管理模式主要优、缺点

优点:现在的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都以团队模式为主。一个全科医生配备公卫、护理等医务人员后,可以说是较全面的团队,质量过硬,针对性强。一起开展工作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协助、分工科学、合理,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了固定式、契约式的医患关系。团队是社区卫生与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引导患者合理预防、合理治疗和合理康复。医联体的发展促进了卫生资源纵向联合,建立分级诊疗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心的依从性,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诊的依从性逐年提高。

缺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以社区中心医务人员为主,全院参与,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传统医患关系思想的存在:传统工作思维存在着“等、靠、要”的特征,习惯了以前群众上门的工作模式,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动性与连续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术业有专攻的思维:本来术业有专攻是好的,但在社区卫生转型的今天,全面接受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培训的医务人员不多。即使单位内部的培训也是“被迫式培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我的专业不是这个,基本公共卫生不是我做的”的思想。③服务面广、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无锡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数量庞大。而基层医务人员的配备跟不上,工作人员压力大。④欠缺相应的激励机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不能光口头支持,要让坐堂医生走出去,更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约束,包括人事管理、绩效工资、人身保险等都应在相关条例中加以规定。⑤传统管理模式面临挑战:传统管理模式以“自我”为中心,管理针对某一孤立对象,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注重结果,缺乏环节和过程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机构职能的改变已经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有难度的环节。

构建持续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决策者来说,模式的正常有序运行是保证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而模式的科学性又决定着该模式的生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经多年,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工作标准的知晓率,诸如慢病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老年人体检率等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掌握不等于执行,执行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所以在好的管理模式运行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控制是一个模式的致命点,如果在管理模式设计时不把它考虑进去,那么这个模式的生命力一定不强。关键点控制也是一个模式的镜面点,以此可以看出该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全面、持久。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几个主要关键控制点的阐述

提高居民对社区医生的依从性:现在的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小医院”水平不高,依从性差,对“社区医生是居民健康守门员”的理念还不是很重视。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要的前提就是居民要信任社区医生,依从性要高,这是一个正反馈。好的依从性可以激发社区医生更大的工作热情和更多的成就感。认识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努力来转变医患关系双方的思想观念。对居民要提高他们对社区医生的信任;对社区、医生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体制与制度,要让社区医生安心于基层工作,扎根于基层工作,严防基层人才的流失。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加强上级医院对社区医院业务水平的扶持。社区医生水平高了,居民的依从性自然就会提升,签约率自然就会提高。

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要开展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离不开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社区医生的绩效工资要逐年提高,收入要能满足他们合理的生活需求。增加基层医务人员数量,加大对优秀员工的奖励,让社区医生愿意留下来,同时体现多劳多得的工作分配机制。

社区医生对管理模式的运作要掌握:社区医生要掌握本机构的工作运作模式,如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如何做,规范是怎么定的,标准是什么,向谁汇报,这些一定要清楚。

对整个管理模式中的关键控制点要明白:在掌握服务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就是要找出關键控制点。这个关键控制点可以是一个环节,也可能是工作模式的一个提升点。所以把关键点找出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资源,很重要。

控制点标准的设立:标准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评估指标,一般以绩效考核的标准为范围,加以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制定要全面、规范。它是为进一步规范模式的运行而定的。

关键点考核: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必须要内设一个考核部门。考核人员对管理模式的关键点要非常清楚,并对考核细则熟练掌握。对关键点的考核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对慢性病随访质量的考核,考核人员不能光看随访记录上的表面数据,而是要跟慢性病患者电话联系或上门核实随访情况。还有大处方的问题,考核人员的责任心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对医生的违规行为的处罚一定要严,工作中要有约束医生言行的措施,提高居民的信任感。

建立管理模式的修正机制:一个模式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十全十美的,在日常运作中会经常发现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构建模式的人员经常跟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找出问题所在,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修正。修正不是对管理模式的全盘否定,它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应对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及时修正可以少走弯路,使该模式更有生命力。

结束语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是所有社区卫生机构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在基层医务人员数量普遍紧缺的大环境下,大家都在寻找最科学、最合理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周密地构建和具有非常的智慧。

在实践中,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明确政府职能,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要抓住管理模式的关键控制点,做到监管措施到位,监管力度到位。要努力提升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执行程度,做到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关键点管理模式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猪人工授精应把握的技术关键点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医联体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锁定两个关键点——我这样教《送考》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