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

2017-06-19 16:46
青年与社会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生物群澄江寒武纪

澄江生物群化石分布广泛,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凤麓镇)城东6公里帽天山附近。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

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她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揭示生物演化“寒武紀大爆发”的奥秘提供了极珍贵的直接证据,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震撼的发现

1984年6月中旬,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硕士毕业的侯先光,来到云南澄江县的帽天山,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他天天早出晚归,爬过崎岖的山路,到选点搜寻古生物化石,每日劈下的石头两三吨重,然而,艰苦的工作并没有得来想要的收获,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却依然两手空空,侯先光不免有些失望。

7月1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紧张发掘的侯先光一抬脚,鞋跟不慎剐落了一片松动的岩层,一块形状奇特却又保存完整的化石露了出来,欣喜若狂的他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判断,这是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他再接再厉,当天就发现了三块重要化石,后来进一步鉴定发现,发现的分别是纳罗虫、腮虾虫和尖峰虫化石。

如同打开了一扇古生物宝藏的大门,此后的数天里,侯先光陆续发现了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许许多多同时期的古生物化石。返回南京后,他与导师张文堂教授,撰写了《纳罗虫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并在论文中将澄江的动物化石定名为“澄江生物群”。

从1984年7月1日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至今,侯先光博士和他的合作者——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澄江动物群的基本内容已经基本清楚,已经发现了远古时代的17个生物类别近100多个属种,包括植物界的藻类,无脊椎动物中的海绵动物类、开腔骨类、腔肠动物类、栉水母类、叶足类、纤毛环虫类、水母状生物、节肢动物、云南虫等等。要准确说明这些生物的性状那是专门研究者的事情。不过我们看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成果绘制的澄江动物石群的生态复原图,立即就被远古时代浅水域的这些生物的奇异形状所吸引了。

这些生物小的只有几毫米大小,大的几十毫米甚至更大,它们有的像海绵,像今天的蠕虫,像水母,像海虾,或者像帽子,像花瓶,像花朵,像圆盘……真是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它们展示的是到5.3亿年前浅海水域中各种生物的奇异面貌。

申报世界遗产

澄江生物群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区域。这里不仅保存了生物的硬体组织,也保存了大量软体生物化石,展示出了完整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2011年1月14日,“澄江动物化石群”以“澄江化石地”为最终定名,正式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政府2011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项目。

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上,澄江化石地顺利通过表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提供古生物学证据

生命多样性是一切复杂系的基本特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因而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最为关切的议题。发生于距今5.4亿年到5.3亿年期间的“寒武纪大爆发”事件是现代多样性基本框架形成的一次最重要事件。云南寒武世早期的澄江生物群不仅保存极为完整,而且十分古老,所代表时间非常贴近“寒武纪大爆发”事件,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生命突发性事件进而为回答人类所关注的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佳的“窗口”和丰富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们已经陆续采集到130余种化石。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澄江生物群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现已发现描述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分属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曳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多个动物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奇异类群。此外,还有多种共生的海藻。动物化石群中的水母化石填补了我国古生物研究的空白。寒武纪早期水母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也属首次。

除水母化石外,还有海绵、蠕虫、腕足类、腹足类,软舌螺、金碧虫和其他类型的节肢动物等,其软件结构及骨骼保存得非常完善,生动如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澄江生物群精确记录寒武纪早期生物大爆发的史实,不仅为“寒武纪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对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的挑战。

修正生物进化史

地球上最老动物都是些什么?我们之前对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所产生的生物和生物群落结构所知甚微。

在现代的海洋中,70%以上动物种和个体实际上都是由软组织构成的,所以极少有形成化石的可能。那么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产生如此众多的软躯体动物?

通过澄江化石研究,完全能够修正某些同类生物群原先的研究错误观点。如动物门大型奇虾类动物,具有 100 余年的研究历史,过去一直把此类动物认为是无腿巨大怪物。

澄江生物群不但存在着这类动物,而且保存好、类型多,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观点。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叶足动物门怪诞虫的研究,科学界一直把它作为不可思议奇形怪物。澄江同类化石研究,证明原来研究成果是背、腹倒置。澄江生物群中多种类型奇虾化石的发现,表明大型捕食型奇虾类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的早期已经高度多样化,证实了类似现代海洋的复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就已经形成。

在澄江这个世界古生物圣地,类似这样的发现还在不断出现。如果没有澄江生物群,我们对这些动物认识永远是一个谜。

保护与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澄江因为产高品质的黄磷而进行了工业化,但在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的重要作用被发现后,政府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重点保护。

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12月发布《云南省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规定》。明确规定"澄江动物化石群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非法转让",并"建立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特殊保护和管理。保护区的范围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界线,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规定。还明确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开垦、采石、取土、开矿以及其他对保护对象损害的活动","禁止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地质遗址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同时,还规定"未经省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保护区采集化石标本,不得收购、买卖化石标本"。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保护区以澄江帽天山为中心,向南北各延伸4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并依据国际惯例向地下延伸50米。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管理所根据已发现动物化石的情况,地层分布状况以及研究程度,结合云南省制定的《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规定》,又将保护区的三个功能区,详细地做出了不同级别的保护。

今天,去澄江旅游的人们,一定不要忘记顺带去帽天山的化石馆一睹寒武纪的风采,它会让你大开眼界。

猜你喜欢
生物群澄江寒武纪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黑龙江省海伦大峡谷发现白垩纪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秘密的新窗口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寒武纪:怪物元年
第二次手术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