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2017-06-19 01:17张雷
职业·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合作校企

张雷

多年来,校企合作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中,出现了很多可行的方法,如“订单式人才培养”“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新型学徒制”等等,但是仍未形成比较科学、有效、规范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把校企合作的真正威力发挥出来,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使“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良性、可持续发展下去。

一、學校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主导者和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殿堂,把学生培养成才是最终目标,而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意味着就业,需要尽快融入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真实企业生产的知识在学校是学不到的,校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活动的主导者和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学校要主动联系企业,选择适合学生的工作岗位,作为企业和学生的桥梁。要做好校企合作的工作,学校有很多实际工作要做。

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坚强后盾

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够从事课堂理论教学,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教师,有条件的话能进行一体化课程的教授就更好了。技工院校的知识和普通学校不一样,理论和技能密不可分,互相促进,没有“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导,教学将是事倍功半。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新教师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并且通过以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他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双师型”教师可以学校自己培养,选取优秀的教师经常去企业取经学习;也可以从企业聘请老师作为兼职教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及时更新和改正专业和课程设置,让学生学有所用

技工院校不是科研院校,学习的东西不需要站在科技前沿,但是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科学技术、生产工艺飞速发展,学校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及时淘汰没有社会需求的专业,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开设和企业生产相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在学校能学有所用。设置专业课程时,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课程设置和开发,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与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利用企业的生产环境,以企业的生产任务为对象,训练学生,并按照企业的质量要求来考核学生,因而在整个课程设置上真正体现职业性及应用性的特点。

3.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企业学习是学校学习的延伸,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企业要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教师要按照企业生产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强化安全意识,增强激励机制,改革教学质量,完善评估体系。教师的教学活动由校企双方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测评,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各项奖励制度,并将奖励制度与教科人员的职称评聘挂钩,与经济利益挂钩,与岗位竞争挂钩。

4.选择和学生专业相近、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实施“名企工程”

学校的发展靠的就是口碑和形象,校企合作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哪怕开始的时候待遇低也不要紧,只要和学生的专业贴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适应和进步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口碑相传,学校自然声名远扬。

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和主要活动实施者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企业也不能袖手旁观,被动地接受。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技术娴熟、道德过硬的员工,而培养一名合格的员工成本高昂。企业要避免“校热企冷”,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主动联系学校,多开展“工学结合”“订单式教育”等活动,和学校合作培养合格的员工。

1.加强“校企合作”的舆论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

校企合作是互惠共赢的事情,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做广告,还不如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底蕴和知名度。接收学生来企业学习工作,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又是提升企业知名度的良好契机。

2.设置和学生专业结合紧密的工作岗位,留住学生的心

学校设置课程要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企业在这方面也要有所让步,设置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技能的工作岗位,让学生乐意留下来,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联系,把学校变成研发阵地

企业发展要长久,产品要有技术含量,在市场上才有话语权。企业要不断投入科研力量,保证产品的先进性,增大利润空间。校企合作不是单纯的“工学结合”,企业和学校合作也不只是接收学生实习、培养未来的员工。企业可以利用合作,加强和学校的联系,把学校变成研发阵地,利用学校的科研便利,为自己改进和开发产品,节约大量的科研投入;学校也乐于把研究落实到生产,创造更多价值,互利共赢。

三、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中心和作用对象

“校企合作”表面上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其实根本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既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又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可选择,没有后顾之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也要主动发挥自己的能量,毕竟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1.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

社会的进步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企业的发展需要新员工的活力。学生进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能量,为企业带来发展的动力。

2.珍惜入企学习机会,开阔视野,虚心学习,提高技能水平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是九牛一毛,很多知识技能是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摸索积累的,学生要珍惜机遇,虚心学习,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先从基本的工作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我。

3.尽早适应企业管理方式,走向社会才能从容不迫

企业和学校的氛围肯定不一样,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适应。“校企合作”正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这是技工院校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要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校企双方要有长期合作的思想意识。对技工学校来说,要根据行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情况,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各专业的特点,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而对企业来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用人单位不仅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要把“校企合作”的工作做得更好,不一定非要多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只要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努力,各司其职,落实好现有政策,开拓思路积极进取,“校企合作”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威力,各方都能够受益,使这种模式可持续发展下去。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合作校企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