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构建研究

2017-06-19 18:41陈珲夏
求知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化空间高校图书馆

陈珲夏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具有文化空间、社交空间、休闲空间等表现形式。环境氛围、服务方式以及人员和制度保障是构建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主要途径。文章阐述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分析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途径,以期高校图书馆真正实现“第三空间”的价值,得到读者的认可与接受。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文化空间;社交空间;休闲空间

一、“第三空间”的概念与内涵

“第三空间”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 Ray Oldenburg 提出,他认为家庭居住环境为“第一空间”,职场环境为“第二空间”,两者之外的其他所有空间为“第三空间”。咖啡厅、音乐厅、酒吧、公园、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就是典型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蕴含着平等、自由、开放、多元的精神内涵[1],与图书馆的内在特性相契合。图书馆不仅为公众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多样化的服务形态,亦营造了一个多种文化兼收并蓄、宽松惬意的交流环境。

二、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表现形式

1.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的文化空间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地标,承担着对知识资源的收集、整合、传播、利用等职责。凭借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与专业的知识服务帮助用户有效获取各种知识,为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保障。

2.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的社交空间

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空间,聚集着人的资源与信息资源,是交流沟通的理想情境。高校图书馆举办讲座、沙龙、论坛等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不仅丰富了师生的社交活动,更是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与思想的碰撞。

3.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的休闲空间

不可否认,休闲需求逐渐成为用户到馆的重要动机之一。图书馆是师生释放精神压力的空间,成为校园重要的休闲场所之一。图书馆在建筑格局、功能设计、空间环境、采光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体现着图书馆休闲文化与建筑文化融合的特点,人们置身其中,感到身心放松,是一种其他娱乐休闲场所无法比拟的身心抚慰[2]。

休闲阅读与休闲娱乐是在图书馆进行的主要休闲活动。闲暇时光,图书馆吸引着广大师生阅读休闲型读物,上网放松身心,以及参加文化讲座、主题展览等休闲文化娱乐活动。在馆藏资源上,图书馆要满足读者个人的休闲阅读需求,馆藏文献中可增加文学、艺术、书法、音乐、摄影、诗歌等类型的文献。在环境方面,图书馆还可以在馆内设置咖啡厅、茶座等休闲交流角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求知识、畅快交流。

三、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构建途径

1.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是构建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基础

环境是物理空间的建设,包括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以满足学习、娱乐、交流等多种需求。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建筑布局、环境设计、装修风格、功能设置等方面要精心设计,营造一种轻松、休闲、舒适的氛围。

2.个性化服务方式是构建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关键

“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提供一站式读者服务,读者进入图书馆,不再受空间、时间、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不影响其他读者的基础上,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开放、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面对读者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项目,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展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3.高素质馆员与人性化管理制度是高校图书館“第三空间”的保障措施

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不仅拥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同时其将“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服务的每个细节当中,能够给予读者美好的服务体验。人性化的读者管理制度则需要图书馆在制度建设中融入人文因素,设立既合理又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注重公平和自由,多引导少强制,多教育少惩罚。只有提供良好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高校图书馆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与接受,“第三空间”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袁红军.第三空间的图书馆服务能力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11):135-137.

[2]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2011,31(5).

猜你喜欢
文化空间高校图书馆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独立书店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出路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