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惊异于自己的“发现”

2017-06-20 15:32章雪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发现新知独立思考

章雪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快乐.所以,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好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以及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发现”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如图所示的图形.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任意三角形,有一只蜗牛从这个三角形的A点出发,沿着边爬一圈回到A点,提问学生这只蜗牛一共爬了多长的路呢?

学生热烈讨论,情绪高涨,经过相互补充完善,得出了結论,明确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又展现给学生一个任意四边形,从而形象直观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因为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学生逐个边测量长度,再逐个加起来得到的,学生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对图形周长的含义已有所“发现”,并形成表象.然后,我稍加启发,学生就主动联想到要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题就这样由学生自己提出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从而处于一种主动、积极“发现”的心理状态中,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二、重视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发现”的意识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地去发现并获取新知.学生自己去度量长方形边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记下来,然后列出算式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自己动手量量算算,小组中说说议议,完全沉浸于“发现”的快乐之中.他们各抒己见,想出了多种形式方法,并且总结出较好的一种方法,又对照教材,找到字母公式.从他们主动、愉悦的神态中,我感受到他们自己“能够发现”的一种惊异、兴奋,他们从“发现”中体会到自己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把“自信”写在了自己的脸上、心中.

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归结出来的时候,我“画龙点睛”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正方形有四条边,求它的周长用边长乘4,长方形也有四条边,为什么求它的周长去乘2?”这个问题是进一步促使学生不要去死背公式,而是自己去发现、探究,从而真正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同时对于学困生又是一次绝好的“辅佐”良机.

学生们在“发现”中一次次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他们的表现也给了我深刻的感悟:“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

三、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发现”的氛围

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发现的催化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以及学生间情境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作用的过程.在这节课中,经常有学生站起来说:“章老师,刚才讨论的问题中我还有一种想法.”也有的说:“章老师,某同学讲的这道题我认为不够简练,这样说更好……”在课中,允许有错误,鼓励大家平等讨论,互相指出不足,共同进步.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发问,不同的想法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争论.我觉得这种做法正是响应了叶澜教授所提出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正是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促使了课尾高潮的产生.我出示了下图.

甲块地是小熊种的,乙块地是小猴种的,这两块地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长方形,它们俩分别从A点出发,沿着自己种的地走一圈,谁走的路长?

学生兴趣盎然,抢着发言,这道思考题给了学生又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也蕴藏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看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扣公式等看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对于这些,我可爱的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该有所发现、领悟吧!

整节课的学习,作为教师的我,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显露出积极的求知创新精神.学生惊异于他们的每一个“发现”,而我也惊异对他们“发现”的发现,是啊,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愿我们教师能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乐于积极地探索新知,创造“新知”!

猜你喜欢
发现新知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