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驱动增长下的生活服务业发展

2017-06-21 08:11任兴洲
时代经贸 2017年1期
关键词:马车服务业消费

任兴洲

新时期消费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北京一个点可以看到全国,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推动。消费这驾马车在整个驱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主要的动力。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前三十年到2008年的时候,大体测算我们的GDP年均增长约9.8%左右,这么大的经济体连续近三十年保持接近10%的长期增长,在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而我们实现了这样一个增长。但是经过三十多年以后,到“十二五”的中期,大体上在2012年左右,我国历史的进入新的常态,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把全世界70多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脉络进行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当其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的时候,无一例外的这些经济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都在换挡,无非是换挡的程度不太一样。这就体现出一个规律,大体上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前期支撑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地区发展的所有的动力机制开始发生变化,一个规律性的变化。到这个时候如果再往前发展,需要在动力上有新的转换,而原有的动力或者削弱或者消失。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也历史的走到这样一个阶段。规律就是规律,没有例外的国家,所谓例外的只不过他的程度大小而已。我国大体上到2012年,从上一年增长的9.5%,迅速下滑到7.8%,到20l 5年已经到了6.9%,2016年全年大体上6.7%,因为前三个季度都是6.7%左右。在这样一个阶段上,我们消费增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我们从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增长的主要动力,当然是三大需求,“三驾马车”,但是跑的最快的一直是投资,当然在一定阶段,出口增长率也是非常快的。到2011年、2012年以来,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我们国家经济增长发生变化,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投资非常明显的下降,消费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度开始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消费是整个经济的稳定剂,如果拉长到三十多年来看,它是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叫做经济增长的稳定剂或者压舱石。而投资是忽上忽下,很长时间增长很快,但是一旦出现危机下降的也非常快,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经济新常态以来,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投资。国家统计局对2016年前三季度的统计分析,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大需求的贡献率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1%,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北京市大体也是这样一个水平。当然北京市的消费,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算,只增长6.5%,而全国10.4%。但是从总量看,北京市因为基数比较大,消费的增速低于全国,但在所有的城市省份里面,北京、上海应该是发展最快的。消费增长无论对地区,还是全国而言,都成为主要的推动因素。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6.8%,而净出口贡献率是负的7.8%。可以看出这“三驾马车”拉动,主要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外需是负的经济增长。而在内需里面,毫无疑问消费的贡献度大幅度的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十三五”叫做新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两个翻番”的关键阶段。最近有人做了很多的分析,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我们原来定这个目标的时候,是按照那样一种外部环境来测定的,现在还能实现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在做系统的分析。如果2017年所谓的更多的“黑天鹅”事件出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出现,整体上对我们整个增长的态势也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到2020年是实现我们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因为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梦想也将实现。在这个非常关键的时候,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就特别重要。刚才我们分析,消费贡献已经占到70%。我个人认为,如果“三驾马车”里面,单靠一驾马车的话,国家的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也是不牢固的。原来单靠投资不行,现在投资下来了,出口下来了,所以才突显了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度,但是长期这样也不是最好的。所以中央提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这才是最好的。

今后消费是什么情况呢?分析消费这驾马车,由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它肯定跑得仍然是相对比较快的。当然我们也希望投资和净出口,这两驾马车也能大体上跟上这样的步伐。再像原来那样百分之三十几的速度增长,恐怕不太现实,希望能够大体上以同样的趋势和速度往前走。

总体上来看,在新时期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将占非常大比重。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看投资,2016年1-11月份的投资,名义增长8.3%,而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30%左右。2 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4万亿计划上去的时候,投资也达到27.9%,到现在已经回落到名义增长8 3%了,下降得非常厉害。这是2016年的情况,未来是什么状况呢?对投资这驾马车一般分析是三大板块,从我们国家的结构来看,如果这三大板块增长很快的话,投资不会出问题,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一个是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三大板块的快速增长拉动投资这驾马车快速的奔跑。未来这三大板块怎么样呢?看房地产,房地产特别夸张的由过去的增长30%左右,2015年到了1%,迅速的下滑。2016年来了一波大行情,9月30号没有实行调控之前,由1%上升到前三个季度5.8%。2017年已经有二十多个城市限购,而且也大量的從信贷等各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我们判断比5.8%要往下走。因为销售下降以后,一定会传导到投资。所以2017年房地产的投资是不容乐观的,可能上半年好一些,但是到下半年整个房地产投资有可能不振。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会下降。虽然也有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其他地产,但整体而言2017年房地产这个板块的投资,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再看制造业板块,原来制造业长期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增长,所以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制造基地。但是近几年来制造业有很多自身的问题,大量的库存,整个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2016年前11个月只增长3.2%,从过去二十几的长期保持的增长,已经滑到3.2%,而短期内还看不到迅速反弹的可能性。我们还面临转型调整的巨大压力,还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样巨大的压力。所以也不能指望制造业快速投资反弹。

还有一个板块是基础设施投资,这些年来修公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高铁、机场、电站,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大幅度的拉动投资的增长。2016年大体上是增长17%,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未来恐怕难以再大幅度提高,因为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目前我们政府债务过高还有国有企业大量的负债,决定2017年难以再往上提高基础投资,如果大体保持在十五、十六、十七左右,已经非常好了。现在我们搞PPP,希望搞公私合营的方式,不完全是政府投资和国企投资,把民间的投资引上来,这也是我们希望的。

可以看出这三大板块,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都给投资增长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指望投资这驾马车更快奔跑,可能现在还不是时候,还处在调整负重、喘息,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民间投资回落也非常大。所以整体上投资这驾马车,出现大幅度的反弹、提升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再来看出口,这驾马车2016年整体上是负增长,到11、12月份有点好转,明年如何呢?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因为2016年的基数比较低,明年的翘尾因素增长率会高一点。还有人认为人民币贬值有好处,是对出口有好处,出口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下来了,应该会反映在2017年的出口上。但是2017年其他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特朗普提出对中国增收官税45%,有些国家就跟进等等一些因素,再加上很多国家打起贸易保护的大旗,不仅仅是美国日本,还有第三世界的国家。所以明年的出口恐怕也不容乐观,未来还要看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驱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就彰显了更加重要的地位。2016年1-11月份消费全国增长10.4%。10.4%的水平整体上是看还是相对稳定的。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5年,消费需求总量仍然呈现平稳较快增长趋势。我们用了14年的时间,只增长了9400多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然有物价因素,但是到2015和2013年相比,两年我们增长了6.6万亿,一年增长差不多3.3万亿。估计到2017年年底,可能会达到32万多亿,接近33万亿人民币的总量。总体上还处在平稳较快的增长时期,基数在增大,虽然增速下来了,但我们有30多万亿这样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有相当大的潜力。

顺着这个逻辑,“三驾马车”里面消费驱动增长成为主要的动力。再进一步分析,消费里面是什么消费未来的增长点更大?服务消费成为我国的消费新增长点。比如在北京市所有的消费里面,服务消费已经占到45%,而且每年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长,全国情况也差不多,呈现由物质型的消费为主,向服务和物质消费并行发展的趋势。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居民生活服务业营收,同比远远高于GDP的增长。把消费再区分,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里面,服务消费未来的增长潜力更大、增速更快,而在整个消费占比里面,现在是45%,也可能很快达到50%,占半壁江山。再经过一段时间,服务消费远远会高于商品消费。在服务消费里面,生活服务业消费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什么是生活服务业呢?2017年1月商务部发布的“十三五”居民生活服务业的规划包括餐饮、住宿、家政、洗染、沐浴、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等,主要是商务部门管理的领域。按照2015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生活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涉及的十大领域就很广泛了,除上述内容外,还有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教育培训等等,这些都在大的生活服務业范畴之内。新消费,新动能,主要产生在这十大领域里面。整体上算下来,生活服务业在所有的服务消费里面,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几乎都涵盖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意义非常重大,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训、医疗、健康等等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人预测大健康产业,未来将有10万亿的大盘子。所以现在很多国家盯上中国大健康产业,纷纷开始投资。还有我们的旅游业,未来也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产业。所以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提升新动能,当然跟原来不太一样了,是创新性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对整体上的创新,形成一种新的动能,会出现非常大的影响。促就业,创业和创新,完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现在的服务业还远远跟不上,急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体制增效。

这几年来随着服务业的发展,从我国促进生活服务业的政策体系看,从国务院到国办,到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密集出台跟生活服务业消费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几乎涉及到生活服务业的各个领域,非常具体,接地气,而且务实,可操作性强。政策着眼于培育新的动能,形成新供给和新动力,还有具体支持措施,比如财税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政府的投资结构,完善土地政策,创新人才政策,完善生活服务业的消费环境等等,从这些方面实实在在的推进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内容非常广泛。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些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的生活服务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增长,对满足我们居民的生活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马车服务业消费
连一连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园长变马车
地铁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闭门造车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