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路径探究

2017-06-21 22:44魏晓莹
科学家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培养路径高校

魏晓莹

摘 要 图书馆是高校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馆员不仅仅负责馆藏资源的采购、整理、读者服务,也担负一定的教育职能。诸如为高校读者指引文献资源搜索方法,以及对馆藏知识资源的加工、评估与分析。因此,图书馆馆员自身的素质培养极为重要。然而当前高校对图书馆学科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制约着高校图书馆建设。本文将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策略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05-01

1 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设立的对口职位,即与高效某院系、某专业之间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其中,学科馆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文献情报训练,有特定学科背景的人才,对外语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对图书馆馆藏文献了解甚多,对院系文献资源更要熟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特定院系专业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当前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质量层次不齐。一方面,高校对学科馆员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校甚至未设立学科馆员职位。另一方面,高校学科馆员培养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长期机制,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学科馆员的培养模式陈旧,主要依赖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才选拔,忽视在职馆员的再教育培训。这直接制约着高校学科馆员的培养与图书馆建设。

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路径

2.1 采取多样性培养方式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重要中坚力量,其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要求都极高。高校要与学科馆员相互配合,为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创造有利环境。其一,可以充分利用闭馆时间。高校图书馆的闭馆时间,一般一周一天,其余工作日下班时间后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科馆员讲授新型计算机技术在文献索引中的作用,院系专业研究动态等,合理利用时间,提升专业学科素养。其二,可以安排学科馆员选听院系专业课。学科馆员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高校在读学生。而学生对专业学术研究的了解基本来自于高校教学活动。因此,学科馆员可以选听部分院系专业课,了解读者群之一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学术研究方向等,对读者提供及时的、针对性的文献咨询服务。此外,选听院系专业课,也是弥补知识短板,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三,高校应该发挥自身再教育优势,为学科馆员提供与创造进修机会。诸如在职进修,举办知识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激励学科馆员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在实践学习中完善充实专业素养。最后,学科馆员的培养,应该因人而异,以能力梯度为标准,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对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年龄段、知识层次、学习力、专业优势与劣势等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分配相关的学科任务、培养重点。

2.2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建立长期的培养机制,规范学科馆员培养机制。其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是一个导航员,即为读者的文献收集提供咨询服务的,并非需要专注于专业的科研知识。因此,学科馆员的招聘中,应该首先以图书管理文献技能为主,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参考。此外,选拔考核学科馆员应该建立一个规范的评价标准,考核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其中,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考核激励机制,如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考核学科馆员的绩效。一方面是学科馆员的工作实绩。比如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采购,对学科用户档案的整理,参加对口院系专业的学术活动、专业资源的整合开发等等工作贡献,这些都是可以衡量学科馆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参数指标。另一方面,则是高校读者群对学科馆员的评价反馈。读者对学科馆员的服务态度、专业素养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也是学科馆员绩效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既能帮助高校管理层明确奖惩,激励学科馆员更进一步的工作,也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科馆员改善工作中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3 开展读者需求调查

新时期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为文献资料的收集、存储、查找、整理分析提供了便捷途径。在此背景下,图书馆馆员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新服务理念,发展特色服务。比如,在高校可以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等调查收集读者意见,更新数据库需求。比如不同读者群,高校教师与学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需求不同,对社会信息动态的掌握、对科研现状的关注等不尽相同,通过对读者们的真实问卷调查,可以从反馈信息中追踪用户行为,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学科馆员也能够按照读者的咨询范围,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帮助读者们拓展视野。

2.4 提高人際沟通能力

学科馆员的工作对象即是高校读者。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等的学术研究方向不同,文献咨询角度不同,图书馆的咨询流量巨大,学科馆员的工作范围与工作任务繁重,这就对学科馆员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待人接物能力的要求甚高。学科馆员的自我个性需要经过不断调整,以适应工作环境。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馆员与读者间的关系薄弱,读者对学科馆员的认知尚处于工作服务者的层面,还忽略了其学习指导的意义。在高校图书馆中,可能会遇到自律能力相对较差的读者,或者是对文献咨询信息完全不了解的读者,面对此类读者群,学科馆员们首先应该端正态度,耐心了解其具体需求后,妥善解决问题。高校可以为学科馆员们安排相关的社会公关与心理课堂,帮助学科馆员们强化自身应对不同工作对象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科馆员自身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努力拉近馆员自身与高效读者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提供特色服务,提高读者群的满意度。

3 结论

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重大。学科馆员作为院系专业文献咨询服务的主要工作者,其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可以从采取多样性培养方式;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开展读者需求调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4方面展开,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技能。新时期下,社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图书馆馆员的培养,都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马波,郝淑红.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74-81,56.

[2]姚晓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2):162-163.

[3]孟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重要性及培养路径[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36-37,40.

[4]吴雪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4-6.

[5]齐晓星.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选拔和教育培养[J].科技信息,2010(23):236-237.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培养路径高校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