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饰博物馆数位展示设计应用研究

2017-06-22 14:22张潇井夏帆
消费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数位畲族

张潇井 夏帆

浙江理工大学

畲族服饰博物馆数位展示设计应用研究

张潇井 夏帆

浙江理工大学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与文化的冲击下,畲族服饰文化逐渐被现代服饰所替代。引发人们对畲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本文作者以数位科技展示为媒介来传承博物馆内的畲族服饰文化,对服装的陈列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畲族服饰数位化展示研究展开发想,论述畲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与主要特征,了解民族服饰的展示特点。以浙江景宁畲族服饰博物馆、台湾顺益原住民博物馆、台湾北投原住民博物馆数位展示特征再结合文献分析法,提出博物馆畲族服饰数位产品设计的创新应用方法,来强调运用数位科技传承民族文化,提倡设计师需要在真正理解民族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与现代科技方法,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服饰设计数位展示效果。

畲族服饰传承 博物馆服饰展示方式 数位化展示 创新设计

一、畲族服饰的起源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少且分布广泛的特殊族群,现今他们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州、江西、安徽等地带。由于畲族在长期的反抗阶级统治的斗争中不断迁徙以及在社会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现今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这样的格局下又形成了不同区域的畲族服饰文化特色。然而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遗留下来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早期唐代畲族的服饰为“椎髻卉服”“衣裳斑斓”可见唐代的畲族服饰色彩鲜艳。到宋元时期,畲族服饰依然还保留着唐代鲜艳的服装特征,在款式上也无太大变化。到明代,畲民的迁徙使得畲族服饰特征有所变化,普遍为“椎髻跣足”“不巾不履”的服饰特征,色彩上以蓝靛所染青色为主要色。到清代,畲族逐渐结束了迁徙的生活,这使得畲族部落形成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服装色彩上以青、蓝色为主,浙江地区多“斑兰”花布为主。在服装款式上为短衣、短裙,大部分裙长不及膝盖。男子为短衫,一般赤脚,耕作时穿草鞋;女子一般先梳高髻,受汉族的影响,在清末时期女子赤脚的习俗也有所改变开始穿与汉族绣花鞋类似的布鞋,平时则穿草鞋或木屐。[1]

那么至今的畲族服饰发展状况如何?作者在浙江景宁地区实地考察,发觉现今的畲民们的穿着与汉人并无两样,畲族服饰同化现象越甚严重。现今的畲民饰也只在假日活动或旅游活动等重要的场合下出现,就算在这样重要场合中,畲民们穿着的服装也并不是“原汁原味”的畲族服装了。材质上大多是以合成材料的纤维,刺绣上大多也是机绣了。因此畲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让去畲族部落的旅游观光者们对畲族的文化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口口相传让畲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在全媒体时代下运用数位科学技术展示方式传承与保护畲族服饰,让体验者有视觉、听觉的冲击,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大脑的记忆脑波。最终达到口口相传的目的。

二、民族博物馆服饰展示形式

现今有众多的服装展示形式,比如说卖场展示,博览会,服装发布会,电商展示,人模展示除了这些还有服装杂志、画册等宣传刊物。这些传统的展示方式适用于现代当下流行且一般性可穿的服装。他们展示的最终目是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达到商家销售额业绩。当然展示的方式并不是直接产生效益的唯一方式。而民族服饰展示方式与一般性服装的展示方式有所不同。两者之间的目的不同,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呈现给大家的方式也有所区别。首先民族服饰的传统文化颇为重要其展示方式大多以博物馆为媒介,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服装服饰的重要机构,是宣传服饰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又是研究服装服饰的重要科学研究机构之一。[2]现今的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展示可分为静与动展示的方式存在,其中静态展示的方式有:二维度的平面放置、支架支撑、人模展示和场景展示。其次动态展示大多以影音视频的方式呈现。在众多的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运用数位科技展示方式的少之甚少。普遍的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如下:

(1)平铺式展示

平铺式的展示方式是博物馆必需的展示方式之一,在馆内的收藏中必会有些破损文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平铺的展示方式尤为重要。平铺的方式对文物的伤害最小,而且观者能直接的观察物件的真实样貌。往往以平铺方式展现的文物都是重要且有代表性的文物。

(2)支架支撑展示

支架支撑的方式比较之前的平铺式的展示方式,它多用于一系列完整的服饰,由于占用空间大,所选支架支撑可减小空间,能让观众了解衣服的垂直性和软硬感。并且能使观者容易的看出这一区域的主题内容和传达思想。

(3)人模展示

将民族服饰穿着于塑胶人模上进行的立体展示。用三维度的展示方式呈现服装的穿着立体效果。对于前两者而言,人模展示更生动更直观。[3]

(4)场景展示

场景展示是模仿生活中的场景或者根据主题设计出具有创意的独特的环境布置。

(5)影音视频制作展示

影音视频展示的视觉效果较前三者而言,是运用简单的科技呈现服装的立体动态效果。比如用真实模特试穿民族服饰并拍成视频进行展示,再比如在博物馆内无法展出或破损较为严重的民族服饰,可利用数位技术对服装进行修整,制作服装模型进行虚拟展示。

以上这些展示的方式缺乏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调动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的神经,使得参观者观看欲望降低以及接受知识的热情度也大大降低。而且在大多数民族服饰博物馆内的灯光明暗度较低更使得馆内的气氛有压抑感。所以借助数位科技的技术,有助于提高人们关注民族服装的热情度,同样使得观者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缩短,可建立博物馆与观众间更为亲密的关系,继而传承和发扬民族服饰文化,又达到保护民族服饰的目的。

三、博物馆数位展示现状

由此可见现今的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单一无趣且不生动,难以激发观者的视觉神经并产生记忆效果。当然不仅仅是民族服饰博物馆这一方面的单一化。多地区的博物馆的数位展示都由一定的缺乏生动性。运用科技的技术含量较低。有效且生动的展示民族服饰文化特色,是有关于民族服饰文化未来发展及生存问题,同时也能加强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据走访了景宁畲族服饰博物馆、台湾的顺益原住民博物馆、台湾北投博物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台湾国立美术馆、太鲁阁国家公园博物馆和台湾十三行博物馆,了解到博物馆大多还是以传统的展示手段为主干,馆内有少数的数位互动装置。一般馆内的数位互动装置有: 互动影像装置、电子游戏互动装置和互动投影装置。

(一)影音互动装置

就是指影像或者音乐的人机互动装置,例如在台湾的顺益原住民博物馆内,有一个音乐光碟的互动模式,拿起光碟盘将盘外的条形码对准扫描区域,在数位屏幕板上出现某一民族音乐的基本资料,这时候可以拿起耳机搜听音乐。再比如太鲁阁国家公园博物馆内的影音互动装置是点击按钮屏幕上会亮且发出屏幕上的动物的声音。如图1在十三行博物馆内影音视频的介绍中有十三行内的原住民的遗址、年代、南岛民族、文化知识等等.如图2

图1

图2

(二)电子游戏互动装置

如在台湾顺益原住民博物馆内设定问答小游戏平台让观者在观赏博物馆后同时对博物馆内的知识加以巩固。再比如台湾十三行博物馆内的游戏互动模式是拍摄自己的头像,用自己的头像来当作这个游戏的主角。来感受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及服饰装扮。如图2、如图3

图2

图3

(三)互动投影装置

在顺益原住民博物馆内将视觉画面与人体感应的技术融为一体。加入互动投影的感应装置使得投影的技术惟妙惟肖。当观者进入感应区内设定范围,投影自动投射在已设立好少数民族的石碑上,同时声音也与投影的变化而改变。如图5 如图6

图5

图6

(四)微影像及视频

顺益原住民博物馆设立观者体验模式,观看3D效果的微电影动画。动画内容是结合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将故事与现代科技技术结合而成的。并且设立了玻璃珠的3D影像效果的装置,通过装置能看出玻璃珠的细小纹样的细节。如图7再如在台湾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内也设有影像装置,它是通过手势互动的方式来观察的,通过手摇可以看出动物的爬行状态,通过按钮可以看到动物的肌肉运动。如图8

图7

图8

四、数位科技在畲族服饰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

在全媒体时代,数位科技是当下一种流行且科幻的一项技术。将数位科技与畲族服饰文化结合也可算是当下的主流,将多年来民族服饰文化展现的方式更加生动。以上是博物馆的数位展示的现状,可见数位科技在博物馆内的运用还不足以让人们对其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展示的手段只是让观者被动的体验,显然达不到博物馆学习的效益,更不用说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了。唯有让互动性更加的丰富才会引起关注,那么以下是作者本人提出两种有关畲族服饰博物馆运用数位科技互动的展示方式的畅想:

(一)全息投影互动展示方式

全息投影是一种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全息投影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类:

空气投影:是一种空气投影和交互方式,它可以在气流形成的墙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像。是将图像投射在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上,形成立体效果的图像。

激光束投射实体的3D影像:这种技术是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并在空气中形成一个短暂的3D图像。这种方法主要是不断在空气中进行小型爆破来实现的。

360度全息显示屏: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透明PC材料的屏幕上,在PC材料制作的T形空间内实现浮空投影技术。

将民族服饰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去展示无疑的可以提高观众的热情度和关注度。我们可以将畲族服饰做成动画视频的形式:用可爱的卡通人物穿上真实的畲族服饰,跳畲民们自己的舞蹈。加上一些参加重要活动的畲族服饰的动画,特别是畲族结婚的习俗视频制作。在全息视频的制作方面需运用两种软件一个是3Dmax(原名:3D Studio Max是三维计算机图形软件)和AE(After Effects是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在人机互动上是运用Arduino互动装置按钮来实现下个视频界面的转换。

(二)虚拟试镜展示效果

虚拟现实装置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模拟产生3D效果的虚幻世界,提供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的模拟,让观者身临其境在设计者设计的范围内。

在博物馆内虚拟展示设计有多种,虚拟场景展示大多是将故事化的情节或是生活化的情景通过展示墙板展示的。虚拟数位技术适用于复原破损的衣物。但在多数的民族服饰博物馆没有虚拟试衣的展示设备。虚拟试衣装置多用于商场,而在作者看来在博物馆内运用虚拟试衣的装置可提高观者对民族服饰文化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服饰情境”的建立增强观者在过程中的自主性、娱乐性和参与感。“体验式服饰情景”是通过搭配的小游戏来完成不同地区的畲族服饰特征搭配。比如福建省的四种样式:福安式、福鼎式、霞浦式、罗源式,可以将这些样式的上衣、纹样图案、裤装、裙装、鞋子、头饰拆解开来,让观者在显示屏幕上自由给自己组合畲族服装,当组合准确时可以跳出下一个界面,显示可以获得一个民族服饰的DIY小礼物。利用虚拟试衣搭配小游戏生成虚拟的民族服饰试衣环境空间。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者或观看者的投入度,又对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也有一定的帮助。

[1]闫晶,范雪荣,吴微微.畲族古代服饰文化变迁 [J].纺织学报,2011,02.

[2]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3. 23 - 25.

[3]梁惠娥,张守用.关于当下我国民族服饰博物馆展示现状的思考—基于江浙沪地区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考察 [J]. 艺术百家,2014,第6期

[4]王莘然.论民族服饰展示的艺术表现[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6):359-360.

[5]徐军. 服装展示设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

[6]高星. 民族服饰展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J].美术大观,2012,(12):139.

[7]刘婧怡. 数字虚拟影像在服装展示与传播中的运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8]王毅.虚拟服装展示艺术[A].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05:5.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数位畲族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畲族三月三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相同数位相加减
畲族民歌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