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易,懂酒更难

2017-06-24 12:38王老五
喜剧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王老五酒局主宾

★文/王老五

喝酒不易,懂酒更难

★文/王老五

有人问我:你除了喝酒……你还会干什么?

我的天哪,我都想笑了!喝酒,要具备以下条件:会聊天,会沟通,会社交,会看人;能熬夜,能早起,懂舍得,懂政治,懂娱乐,懂情调,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你以为喝酒这么容易啊?喝酒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情趣!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我想问你,不会喝酒,你能会啥?

的确是这样,如果你不会聊天沟通,一个酒场让你搞的非常的无趣和沉闷。喝酒,说到底喝的并不是酒,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感情、一种需求、一种背后的故事。

如果喝酒的目的就是为了喝醉,直接每人发一瓶,“吹”完散伙不就完事了吗?为什么还要苦心巴啦地选择饭店、确定人员范围、喝什么样的酒,喝完之后安排什么活动……

这些事儿都不是小事,如果安排不妥当,就会让事情事倍功半,花钱搭工夫还不落好。比如对饭店的选择,主宾喜欢吃哪一口必须要掌握,或者征求一下意见,这里面第一显个诚意,第二让吃者愉快。如果请的人对海鲜过敏,你定了海鲜店,估计人家会找借口推了,毕竟,找借口不难。再有就是请了主宾平时不感冒的人,这就比较尴尬了,气氛不融洽,酒也喝不起兴致。

酒桌上的主陪是关键,山东人对喝酒的规矩比较讲究,有一句顺口溜: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色相。意思是说主陪必须能够镇得住场,要么和主宾地位相当,或者高于主宾,主陪的主要任务不是喝酒,而是说话和调节氛围。副陪的主要任务一般是喝酒或者结账,也是喝酒的“发动机”,社会地位或者年龄一般都低于主陪,带酒的次数要少于主陪。三陪更低于副陪,不管能喝不能喝都要敢喝,如果轮到三陪带酒时,一般就是两口或者一口干一杯了。四陪更甚。

喝酒其实是个其乐融融的事儿,毕竟东家花钱赔工夫不是为了制造紧张气氛,但很多时候在酒桌上要遇到自己不认识的人,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印象如何,这就牵连到一个“识人”的问题。

有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舒适坦然、心口如一、值得交往,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后期的交往中成为自己的朋友。但也有的人素质低下、欲望无穷、只顾自己、信口胡来,这样的酒场喝的剑拔弩张、冗长无味,最后也是一锤子买卖的事儿。

喝酒的确是一种文化,会喝酒的人不但通过酒局办成事儿,还能通过酒局结交新朋友,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朋友多就意味着人脉广。

朋友也分很多层次,比如关系铁、关系不错、一起喝过酒、认识、听说过。其中就有一种朋友关系叫“一起喝过酒”,别管熟不熟,一起喝过酒就比没一起喝过酒显得近,至少之间有共同的朋友。

酒桌上不能只盯着主要客人,方方面面的客人都要照顾到,既能够重点突出,又不能厚此薄彼,应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道理。

酒桌上有些恶习一定要戒除掉,比如:目空一切,唯我独尊;逢酒必喝,逢喝必醉;满嘴跑火车,说话不把门;有美女就兴奋,没完没了劝酒;以自己的酒量要求别人,强劝别人喝酒;喝醉了不回家,在路上惹是生非;酒后开车,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考验了一个人在酒面前能不能保持素质,很多人不沾酒正人君子一枚,一旦三杯酒下了肚,“就不是他了”,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原形毕露。

怎样组织好一次酒场,考验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按需求大致可分为:有求于人的酒场,朋友闲坐的酒场,被人拉去陪酒的酒场,公务接待的酒场,逢年过节的各类聚餐。但不管哪类酒场,切记一定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不能为了喝酒而喝酒,首先要弄懂喝酒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比如:为什么喝?跟谁喝?去哪里喝?喝什么酒?喝完以后做什么,其实这些并不难,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做到。

我最喜欢的酒场是三五好友,边聊边喝,没有喝酒的任务与压力,“浓妆淡抹总相宜”,随便喝,可以多喝也可以不喝,一切随心。今天亦然,相约四人,随便喝点随便谈!

最后用两首诗词作结,算是为中国酒文化做一下普及。

一首是李煜的《渔父词》:

一壶酒,

一竿纶,

快活如侬有几人?

另一首是李白的《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编辑/罗勒

▲赢者先行 ★印尼/伊克珊

猜你喜欢
王老五酒局主宾
冷惊
冷 惊
“酒局圈”是个什么怪胎
碰杯
今天是个好日子
地盘
山东酒席的“四陪四客”
山东饭局,助你登上人生巅峰
长安酒局,终将酿成珍贵回忆
2015年美国书展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