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二)
——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

2017-06-26 11:47浙江王秋珍
初中生 2017年24期
关键词:豆腐花小苏西西

文/浙江 王秋珍

魅力语文

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二)
——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

文/浙江 王秋珍

责任编辑:杨 青

(接上期)

二、在关键处驻足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记叙文的叙事部分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而细节就是满架的繁花。细节描写的方法之一就是停下脚步去描绘和欣赏那“满架的繁花”。

且让我们先欣赏作家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文字: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作家停下脚步欣赏美丽的紫藤萝,它们像孩子在嬉戏,在欢笑,在嚷嚷。美丽的画面,美丽的细节,成了描写紫藤萝的经典。我们也需要在关键处停下脚步,描绘出应该呈现的内容。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文章:

豆腐西施

王秋珍

老街腰部站着一棵榕树。树冠呈馒头形,叶茂蔽天,老街的人喜欢来这儿聚聚。

其实,大伙不仅仅奔着榕树而来。榕树边就是豆腐摊,有一家卖主是西西,长得水灵水灵。那皮肤,像鸡蛋刚剥了壳,像能掐出水的豆腐。那手指,简直就是一棵棵的小葱,看一眼,就知道有多滑嫩。

莫非,是豆腐滋润了她?

其实,西西的工作蛮辛苦的。

头一晚,西西将一颗颗黄豆挑拣清洗再浸到桶里。大清早,当大伙还在梦乡里的时候,西西就起来磨豆。

西西家的小院里,长年放着一个石磨,一块石头压在另一块石头上,上为磨盘,下为磨底。磨盘上有洞穿的一孔,磨底有螺旋的石纹。石磨上,绑着一根光滑得发亮的榆木磨杆。人家是一人添豆一人推磨,西西却能自己添自己推。浸泡过的黄豆一点点进入磨眼,随着磨盘与磨底发出的吱吱声,豆香像长了腿一样四处奔跑。

豆磨好了,西西再把大半锅的水烧开,将豆浆全倒入水中烧沸。接着,西西支好豆腐架,放上淘箩,将一块方形的粗纱布,也就是豆腐服,抛在淘箩上,形成一个大网兜。西西将熬好的豆浆一瓢一瓢倒入豆腐服中。伴着哗哗的声音,豆腐服下是纯豆腐,里面就是豆腐渣了。为使它炼得彻底些,西西用夹板夹住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

俗话说:“一物降 一物,卤水点豆 腐。”点卤是关键的一环。卤水少了,豆腐太嫩,结不成豆腐花;卤水多了,豆腐太老、太硬。西西将纯豆浆倒入锅中,加热之后,就拿铜瓢点盐卤。西西一点点地加卤水,就像在蒸蛋上用调羹慢慢地加酱油。那专注又带点专业的神情,俨然一幅美丽的版画。慢慢地,豆浆结块了,像云,似雪,如花。水越来越清,豆腐花越聚越多。氤氲在豆腐花的雾气里,西西像电影里的西施一样,脸上泛着羊脂玉的光泽。

最后,西西开始压豆腐。西西将木框摆好,将豆腐服放在木框中,将豆腐花一瓢瓢舀到木框里。舀完了,就将豆腐服的四角翻过来,将豆腐花包住,上面压上砧板、钵头过上几分钟。

西西一天只能做一框豆腐。

老是有男子冲着西西说:“豆腐西施,瞧你那白脸蛋,是豆腐做的吗?”每次,西西都懒得搭理。于是,就有人不高兴了。一天,小三黑拿起一块豆腐说,这豆腐长成啥疙瘩了啊?还要臭美!话里有话。西西只当没听见。

不过,有好事者拿来了不远处小苏豆腐摊的豆腐。不比不知道,一比还真有差异。你看人家小苏的豆腐,光滑、白嫩,西西的豆腐呢,表面粗糙,白里带点黄。

小三黑总结道,可怜我们被蒙了这么久。

没过多久,榕树下聚的人少了。那个长着一脸雀斑的小苏咧着大嘴巴,开心得雀斑都要飞起来了。

西西不疾不徐,一脸榕树般的随和。风吹过,一旁的榕树发出哗哗的声响,不知在为谁唱赞歌。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榕树开花了。小小的花儿躲在小罐子似的花托内。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某个午后,不知谁突然发现,小苏的豆腐摊歇业了。

正在大伙纳闷时,小三黑出现了,他神神秘秘地说,你们知道吗?小苏的豆腐有问题她的豆腐里加了甲醛,做出来白白嫩嫩的还保鲜呢。吃了不仅嗜睡还影响视力。我呀,就是受害者。说完了,他又往榕树方向扫了一眼,轻声道,这回,我可算正义了一回。

此后的每一天,西西的豆腐总是早早就断货了。有人建议她再做一框,她笑而不语。可那眉眼分明在说,人生就像做豆腐,认认真真才是真。

豆腐西施西西如何推磨、添豆,如何熬豆浆,如何点卤、压豆腐,本文写得相当细致,这么铺陈,一来给文章增加了知识信息量,二来突出了主人公做豆腐的认真。假如这里不停下脚步,只写西西做豆腐很认真,会削弱后文带来的震撼力,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写文章也需要一张一弛,有时需要快一点的节奏推进情节,有时需要舒缓的节奏,来点看似闲笔的细节描写,使文字在一呼一吸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写出“这一个”

细节描写切忌人云亦云,没有个性。写人要如见其人,写景要如临其境。金庸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每一个都成为经典。因为每一个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细节,写下细节。

北岛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会写细节。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差不多的,或者说是模糊的。这非常可怕。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你笔下的“这一个”才是弥足珍贵的。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清澈的水,我喜欢把手无力地搭在水面上,享受那种若有若无的漂浮的感觉。水缸和那时的我一般高,我想要玩水了,就搬一条凳子过来,踩在上面把手伸进水里。要是被外婆看见了,就会把我抱下来,说:“那是外婆用来洗菜的水呀,你怎么能弄脏呢?”我就笑着,把脸埋进外婆那条带着蔬菜清香的围裙里。那时小小的我,喜欢抬起头看着外婆在那个石头砌成的台子上洗衣服,喜欢用手接住滴落下来的肥皂水,或是看着水顺着石头的纹路流到草地上。

(胡籍文《老屋情结》)

把手搭在水面上,享受漂浮的感觉;把脸埋进外婆带着蔬菜清香的围裙里;用手接住外婆洗衣服时滴落下来的肥皂水。这是多么独特的细节呀,它就属于作者胡籍文同学,这是她童年时的独特体验。你的童年有这类生动又有趣的细节吗?写下来,它就是属于你的“这一个”。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认为,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写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我们要写出独特的“这一个”,需要写出人和物的神韵,要赋予描写的对象生命感,写出蕴含其间的精气神,而不能只追求形似。请同学们看看陈颖同学的作文:

大红门

泪,抹不去伤痛,却挽留了最初的记忆。

——题记

天空,黑色在渐渐蔓延。昏黄的路灯下,昔日的喧闹似乎早已不复存在,小雨稀稀落落。窗户虽关着,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丝丝凉意。依旧是古城肖像,却找不到昔日的温暖。泪,划破黑夜的痕迹,记忆,却依然清晰。

在如此寂静的夜里,我在思念着你。

记忆里,你蹒跚的背影依旧清晰,你的话语不多,可你的笑容却诉说了许多,愉快,悲伤,寂寞,时光似乎被拉长了,回忆渐渐被它抹去了棱角。你慈祥的微笑还是暖在我的心里。可当我再次漫步雨巷,却没有了往日的愉快。

也许再次漫步田野,我还可以寻找到你的身躯所在——那个小坟包。但是,它已快被时光渐渐遗忘。外婆,你是否还记得我,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还有那熟悉的大红门。

小时候,你掌心的温度是我最留恋的,你大大的手掌握住我小小的手掌,我就好似有了生命的依赖。还记得那旧得已经掉漆了的红门吗?它不引人注目,却让我的童年十分快乐。还记得那只大大的花斑狗吗?趴在红门前的那只大狗,还有那槐花的芳香,也许你都不记得了,也许你已经释然了。

我最喜欢你拉着我的手,带我去红门。

这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但对那时的我来说却是儿时的乐园,因为门一打开便是热闹的集市。我常常拉着外婆去集市上玩。买一串珠珠儿,嚼两颗麦芽糖,拿着糖水棒冰,带着愉快的笑声回家。不知道为什么,红门前总是卧着一只大狗,懒懒地趴着,似乎永远都不会起来。每次路过我都会远远地躲着。外婆说,不用害怕,狗也有自己想守护的东西呢!

“那外公呢?他会不会有自己想守护的东西呢?”我问道。外婆的鼻子红了,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守护的东西啊!我们家颖颖想守护什么呢?”我只是一个劲儿地傻笑,不说一句话。

后来我去了另一个城市,对这里的事情一无所知。

直到外婆,你去世。我又去了红门。

红门已经不见了,据说已经被拆掉了,留下了记忆残缺的碎片。那只狗也不见了,据说被城管打死了,守护再也不存在。

我分明感到,我的眼角湿了。我的记忆也被打湿了。

作者撷取红门这个地方,来回忆和外婆相处的点滴。作者小小的手掌被外婆大大的手掌握着,买一串珠珠儿,嚼两颗麦芽糖,拿着糖水棒冰,带着愉快的笑声回家。那只趴在红门前的大狗也是文章很成功的细节。作者还让狗有呼有应,使文字和情感都得到了妥妥的照应。作者的思绪和感情走在逝去的时光里,走在如今已经拆掉的红门里,读来让人有种淡淡的忧伤。这篇文章是陈颖同学七年级时的作文,我们感觉到了她文字的凝重和细节的出彩。

综上所述,只要同学们在细节方面下足工夫,就能给看起来平凡的素材写出动人的一面。当然,注重细节描写,并非把拉拉杂杂的任何人、事和物都往细节里写,也不是搬用修辞堆砌辞藻,更不是为了凑字数让文章冗长。所有的细节描写都必须为主题服务。任何无益于表现主题的旁逸斜出的描写,不管多么优美,多么细腻,都应该果断舍弃。(完)

猜你喜欢
豆腐花小苏西西
盲人小苏
苏唯一的心事
苏唯一的心事
种子西西的烦恼
“豆腐花"爷爷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温岭豆腐花
愚蠢的代价
误会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