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7-06-26 12:07黄剑景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黄剑景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广东珠海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广也不断深入。在小学素质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对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以及个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1激趣为先,快乐第一,习惯为重,着力培育学生乐学热情

学生“乐学热情”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富有成功感、习惯良好等心理和行为因素方面,采用“兴趣为先、快乐第一、习惯为重”的基本教学策略来追求“乐学热情”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努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直接的、浓厚的兴趣,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养成自主的习惯,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进而感受到学习其他课程甚至人生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他们成长为终身有学习热情、爱学习的人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这些精辟论述启示我们,要围绕培育学生“乐学热情”来更新语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评价。

2创新教法,改进学法,学中悟学,着力培育学生善学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学会学习”列入核心素养六大要素之中,同时明确提出了“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三个基本要点。“语文修订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增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等基本要求,继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创新模式,三位一体,推进阅读,着力培育学生悦读素養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大多仅限于教科书内所编课文的教学,而对所编课文的教学又主要指向于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结论性知识的灌输、应试技能的训练等。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仅费时低效、致使阅读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造成学生阅读量小、积累不足、底蕴不深、文化单薄、素养不高,严重阻碍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的发挥,尤其难以为学生培育起终身受用的“悦读素养”。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很难适应近年来出现的“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引领读整本书、推进亲子阅读和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和生活、时尚”等阅读教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目标、新境界。

4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科学训练,着力培育学生语用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三多三少(即讲得多、问得多、演得多,读得少、练得少、用得少)”现象,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了“深挖洞”和“繁琐分析”上,不仅挤占了学生阅读积累的时间、带来学生文化底蕴严重不足,而且还挤掉了学生宝贵的基础训练、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间,造成学生母语基础不扎实尤其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普遍较差,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后续学习,甚至造成他们严重缺乏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需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很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言”,说课文中的“语言”,记课文中的“语言”,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而是在“内容”上大做文章,消耗大量宝贵的时间,以致教完一篇课文,学生只理解一些内容和浅显的语文知识,课文根本没有读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印象不深,从读悟写结论化、浅层化,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了,因而严重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特别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只有致力于通过语言文字的科学、有序、扎实训练来增强“语感”、夯实“基础”、锻炼“语用”能力,才会有浓浓的“语文味”,真正凸显语文课程和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也正是针对“语言基础训练、语用能力培养”教学相对薄弱的现实和对学生学习语言基本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语文修订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程总目标”中确立了“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基本目标。由此可见,“语文修订课标”进一步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凸显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性,要求“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基本功训练,给学生打牢扎实的语用基础,切实全面增强语用能力”。“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采用“双线(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编排单元内容,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重建语文知识技能体系,强化语文实践,着力夯实语用基础。这些都为我们“教好部编教材,并用部编教材新理念来指导教好实验教材”,尤其是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和语用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

5着眼终身,面向全体,整体提高,着力培育学生发展后劲

语文课程本为“基础的‘基础”,应该发挥“为学生心灵奠基、为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加上在对语文课程根本性质的认识上出现偏差、在对语文教育基本价值的定位上严重偏向,没有树立起“教学生六年语文,想到(或着眼于)学生未来六十年的发展”的先进理念,导致实际教学中把语文当成了“纯工具之学”,甚至“纯应试之学”,没有很好体现出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因而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的多重育人功能,影响了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培育起学生终身发展后劲呢?笔者认为,其关键:一是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要从“三维目标”出发,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增强,如海纳百川,每一堂语文课的目标都是学生语文素养不同层面的不断积淀;二是要为学生创造进行广泛阅读、实践运用、发现创新的良好机会和充足时空,使每一次语文课堂教学都最大限度地抵达“三维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渐生成、终身发展后劲的不断增强。

6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以及其他学科学习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十分必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王勇.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8)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