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临床价值分析

2017-06-28 15:56屈建国王文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腰段脊柱出血量

屈建国,王文静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临床交流・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临床价值分析

屈建国,王文静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目的 针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技术的短期临床疗效做观察和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2例,依照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技术做治疗,对参照组患者行以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技术同伤椎置钉手术技术相结合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等做以观察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手术中出血量均短和少于参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等均比参照组佳,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对患者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缩短手术时长,创口小,应予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技术;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脊柱骨折疾病中,是一种较为常见性症状。由于在人体活动部位中,胸腰段属于较为主要的活动位置,扭转等动作幅度大,在治疗时采用传统的融合手术技术常常会引起亦或是危害其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所以,有效的非融合治疗技术应运而生[1]。本院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2例,依照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实验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21~62岁,平均年龄为(40.21±5.45)岁,患者住院时长为0.4~31小时,平均时长为(7.12±1.35)小时;参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为(41.56±5.75)岁,患者住院时长为0.6~33小时,平均时长为(7.89±2.65)小时。52例患者依据Denis做以分型,属于压缩性骨折的有37例,属于爆炸性骨折的有15例。入选标准:患者病症与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标准相符,无病理性骨折,均因交通事故或是摔伤等原因发病,伤椎椎体结构无破坏,未合并骨质疏松,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要做相关性检查,对其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做以确定,然后对患者的麻醉史做了解,对有无麻醉禁忌做确定,然后将进行手术所用的药品和物品、器材准备齐全。所有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将患者的胸部和腰部垫高,采用全身麻醉[2]。

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技术做治疗。在患者的伤椎上位的椎体椎弓根与下位的椎体椎弓根做以体表连线,然后采用后正中切口方式,切口皮肤和筋膜后牵开竖立脊肌,顺着肌肉间隙部位进入,电刀暴露在关节的外侧处,依据解剖的标志放入椎弓根钉,与此同时,要对关节囊做保护。之后做复位,将创面进行缝合完毕。

参照组:对参照组患者行以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技术同伤椎置钉手术技术相结合做治疗。在患者的腹部悬空处,取其椎管的一侧为手术入路,依据患者骨折情况来采取肋切口处,之后手术医生应对患者其腹膜与胸膜进行分离和推开,使其椎体前与侧边部位能够暴露出来,做次全切除骨折椎体和上下间盘的组织,还要将受压迫的碎骨块消除,并用其髁骨做植骨治疗,最后将内固定面置入,引流然后将切口缝合[3]。

1.3 临床观察指标

派专门的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中出血量、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等做以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技术,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做分析处理和运算,其中结果数据为计量资料的则用t检验(用[±s]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手术中出血量做以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比参照组短,且手术中出血量也比参照组少,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手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手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s)

组别例数手术时长(min)手术中出血量(ml)实验组2651.15±14.3279.98±11.23参照组2671.13±17.5499.98±21.51 t 4.504.20 P值0.000.00

对两组患者进行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情况做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等均比参照组佳,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情况对比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的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情况对比分析(±s)

组别例数伤椎Cobb角度(º)伤椎活动度(º)脊椎评分(分)实验组2610.1±3.25.7±2.325.9±4.4参照组2622.1±5.33.7±1.115.7±4.1 t 9.8848.65 P值0.000.000.00

3 讨 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生的主要是因受到外界刺激受伤压迫了脊椎而使肢体出现瘫痪症状的疾病,由于脊柱骨折移位能够引起脊髓发生损伤,所以在治疗时要做减压手术,对脊髓受压迫程度进行降低。同时,胸腰段脊柱骨折还能够引起马尾神经及脊髓损伤,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4]。

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手术固定技术方法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非融合治疗技术可以使患者在手术中其肢体创伤减小,对脊柱运动单元与运动功能做以完整保持,对患者的肌肉组织也不用抛离,使其肌肉功能保持完整,并且对其后纵韧带不做损伤,使患者的伤椎后柱结构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留存,降低了损伤节段的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病变的几率。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和手术中出血量短于和少于参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角度丢失情况、伤椎活动情况以及脊椎评分等均比参照组更佳,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同牛涛等学者所著《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5]一文中结果具有相似性,证明本次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疾病时,应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技术,在短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长短、手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是治疗该病症的较佳方法。

[1] 王必胜.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6,22(20):37-38.

[2] 焦 伟,于海洋,崔西龙,等.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2):144-148.

[3]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146-147.

[4] 马志锋.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19-121.

[5] 牛 涛,李 亮,周政纲.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5):66-69.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18.3396.02

猜你喜欢
腰段脊柱出血量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