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脐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2017-06-28 15:56刘小梅李海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症候气虚健脾

刘小梅,李海强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熏脐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刘小梅,李海强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目的 观察熏脐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采用熏脐灸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两组症候积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熏脐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熏脐灸;脾胃气虚

笔者应用熏脐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36±3.51)岁,病程2年~10年。对照组29例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25±3.65)岁,病程3年~1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服用依托必利分散片50 mg,每日3次,餐前15 min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2次。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熏脐灸治疗。熏脐药饼药物组成及制法: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厚朴、生姜、炙甘草等药各适量研成细末,混匀备用,治疗时鲜姜汁加入药粉中调匀,制成直径约2.0~3.0 cm,厚约0.3~0.5 cm的药饼,药饼上用棉签扎上3~5个小孔,将药饼置于脐中,再以艾条作温和灸,每次灸30 min,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目前关于功能性胃肠病的科学诊断经典“罗马Ⅲ”标准[1]制定;经实验室及影像学等相关临床检查后,均排除合并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公布实施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制定。

1.4 疗效标准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和判定标准参照文献[3]中的相关内容制定。症候积分根据主要病症轻重程度赋予等级:轻、中、重,无病症为0,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PEMS3.1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值,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对比

治疗前后组内症候积分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对比(±s)

表1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对比(±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腹胀、腹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治疗组治疗前7.97士0.947.59±0.745.90±0.695.98士0.684.73士1.324.98士1.03治疗后2.78士0.22★●2.14±1.11★●2.13士1.47★●1.86土0.37★●1.83士0.09★●*1.95士0.72★●对照组治疗前8.25士0.907.70±0.605.65±0.876.01士0.734.87士0.655. 56士1. 54治疗后4.46士0.37★4.16士0.27★3.49士0.20★4.75士0.54★2.93士1.56★2.56士0.56★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3%,对照组总有效率82.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n,%)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以上腹疼痛、腹部胀气、反胃、呕吐、嗳气等为主要表现,且不伴有器质性疾病。该疾病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其持续时间较长,病程累计一般可超过一个月以上。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脾胃的功能异常有关,脾之与胃,相互制约,协调互用,胃宜降则和、升则健,脾胃内伤,则百病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损伤有关,病情反复发作,久病必虚。脾胃虚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因,危北海教授在《医学文集》中讲到[4],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来的所有消化道症状皆由脾气虚弱所致,脾胃气虚型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5],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

熏脐灸是指将药末敷在患者脐部,再于其上施行艾灸的隔物灸法[6]。人体肚脐的皮肤薄,具有药物吸收快、敏感度高等特点,在肚脐上隔药灸,使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通过刺激组织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从而能够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熏脐灸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其治疗效果显著,是现代富有绿色、自然特征的一种养生方法。祖国医学将脐中一穴位命名为“神阙穴”,该穴位是经络之总枢,在管理人体诸经百脉中占据着重要的防病地位。在气血阴阳失调的情况下,通过施药刺激神阙穴,对阴阳平衡进行调整,促进气血和畅,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病效果。熏脐灸所用药饼方中党参性味甘平,主入脾肺二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药性甘淡平,可入心肺、脾胃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半夏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用治呕吐,反胃效佳。《日华子本草》总结半夏善治吐食反胃,肠腹冷。陈皮为辛温之品,入脾、胃、肺经,善于益气健脾,《本草汇言》言:陈皮,健脾和胃者也。木香行气止痛消食。厚朴具行气化滞,宽中消痞之功。生姜性辛温,归肺、脾经,具温中止呕之功,有“呕家圣药”之称。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止呕、止痛之功。本研究中,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5%和93.93%,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而言,特别是脾胃气虚型病例,采用熏脐灸法进行疾病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患者经熏脐灸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明显改善,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

[1] Drossman DA.The fu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30(5):533-537.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5.

[4] 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十五”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的发展概况与“十一五”学科发展的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2:136-139.

[5] 柳秀真.中医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2(15):117-118.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31.

本文编辑:王雨辰

R259

B

ISSN.2095-8242.2017.018.3401.02

猜你喜欢
症候气虚健脾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