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球囊扩张术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7-06-28 15:56孙智成江小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导尿管球囊穴位

孙智成,江小荣

(玉林市中医院脑病科,广西 玉林 537000)

导管球囊扩张术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孙智成,江小荣

(玉林市中医院脑病科,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 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术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病例100例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后随机化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包括冰疗)、吞咽机治疗以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导管球囊扩张术及穴位贴敷治疗,在治疗后15天及30天分别进行吞咽功能评分,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按洼田饮水试验,治疗前2组吞咽障碍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5天及30天分别进行吞咽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吞咽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15天后治疗组为84%,30天后为94%;15天后对照组为70%,30天后为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导管球囊扩张术合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轻吞咽障碍,显示了其治疗手段的优势。

吞咽障碍;脑卒中后;导管球囊扩张术;穴位贴敷

脑卒中在世界死亡病因中排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吞咽障碍占据了急性脑卒中患者全部并发症的51%-73%左右[1]。研究显示吞咽困难极易引发多种严重症状,例如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推法等,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现阶段临床上尚未明确较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以随机原则而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脑梗塞37例,脑出血13例;真性球麻痹15例,假性球麻痹35例;

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4.5岁。其中脑梗塞38例,脑出血15例;真性球麻痹16例,假性球麻痹34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参照 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脑出血、脑梗塞并发吞咽障碍者;②年龄<75岁以下者;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④患者均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非脑血管病所引发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伴有甲状腺疾病、溃疡、局部感染等症状的患者;③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④排除伴有智力障碍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⑤排除伴有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郑州的患者。⑥排除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⑦排除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康复(包括冰疗)、吞咽机治疗以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导管球囊扩张术及穴位贴敷治疗。

1)导管球囊扩张术

术前做好器械及药品准备,包括生理盐水、注射器、纱布、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石蜡油等,并且应确保导尿管球囊可正常使用。经鼻腔将16号导尿管置入食道内,待导尿管完全置入食道并经过环咽肌后连接注射器,注射器内应抽满生理盐水,将注射器内生理 盐水注入导尿管内6~8 mL,扩张球囊,以防水逆向回流至针筒;逐渐向外拉出导尿管,待有卡顿感时标记导尿管鼻孔出口部位,以该部位为再次扩张的参考点;将生理盐水抽出2~3 mL,以患者环咽肌紧张程度为反复提拉球囊,并指导患者主动吞咽,待有落空感时及时将球囊内生理盐水抽出,以防窒息。然后再次经咽腔将导尿管插入食管内,重复上述操作8~10次,缓慢移动球囊,经食道入口对环咽肌,以促使肌张力下降。隔天治疗一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15次。球囊容积每天增加0.5~1.0 mL,最大不超过10 mL;扩张后,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加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防止黏膜水肿。

2)穴位贴敷治疗

贴敷取穴:风池、翳风、廉泉。操作:将我院充分利用中医药制作成中药敷贴(方药组成:桃仁、红花、生姜、冰片等),贴于上述穴位,使局部感到热麻胀为佳;隔天1次,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1.5 临床评定

1)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共分6级:1级为在任何条件下均伴有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6级为吞咽正常,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

2)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以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评分功能包含0、2、4、6几个等级,其中0分为没有异常,6分为严重障碍,不能吞咽,需行鼻饲处理。

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以治疗后吞咽障碍改善2级或基本正常为显效;以吞咽障碍有所改善,吞咽能力提高1级为有效;以治疗后无变化为无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t与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比较饮水实验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5d及30d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30天对照组502.39±1.673.28±1.414.83±2.46治疗组502.32±1.704.72±1.876.84±1.87

2.2 两组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15天为84%,对照组为70%,治疗组治疗30天为94%,对照组为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归于中风病。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血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以致咽部开闭失司。通过穴位贴敷治疗达到通经活络,利咽 通窍的功效。本研究选用我院自制中药敷贴(方药组成:桃仁、红花、生姜、冰片等),其中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之功效,生姜具有温经散寒通络之功效,同时选取风池穴、廉泉穴、翳风穴为贴敷部位,其中风池穴可调肝熄风、豁痰利咽,廉泉穴主舌强不语,舌缓流涎,舌下肿;翳风穴有通经活络之效,共凑改善 吞 咽 困 难 之 功 效。通过中药贴敷以上穴位可对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真性球麻痹或是双侧大脑皮层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的痉挛性麻痹具有兴奋或抑制双向调节作用,加速吞咽反射弧的修复和重建[3]。

球囊扩张术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较为常用的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刺激艳缩肌收缩的方式促使咽腔内压力增大;同时同挤压球囊的方式促进环咽肌开放,进而对环咽肌反射亢进情况进行抑制,达到改善其失弛缓状态的效果。另外,通过邱昂直径的变化即吞咽训练,有利于患者形成外周反馈信号,对脑干产生刺激,有利于重建对咽期反射性顺序的调控功能[4]。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误吸发生率,并可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1] Han TR,Paik NJ,Park JW.Quantifying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troke:A functional dysPhagia scale based on videofluoroscoPic studies[J].Arch Phys Med habil,2001,82(3):677-68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29(6):379

[3] 李淑红,王永强,王风耀.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伴吞咽障碍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8):25-26.

[4] 张 欣,王 伟,张 皓.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特点[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73-575.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018.3405.02

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资助项目(玉市科攻1421042)

猜你喜欢
导尿管球囊穴位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