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探讨

2017-06-28 15:5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发生率功能

杨 槐

(贵州省余庆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499)

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探讨

杨 槐

(贵州省余庆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499)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11月我科接收的11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分组所选病例:A、B两组均55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护理,A组同时加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A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B组(27.27%),P<0.05。结论 于脑血管病常规护理中积极引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理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脑血管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脑血管意外与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在临床上不仅多发,且还具备高病死率等特点[1],可严重损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日常生活。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CT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110例,就诊时间:2015年2月~2016年11月。采取数字抽签的方式,对所选入的110例病例进行分组:A、B两组各55例。A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在44~85岁之间,平均(63.1±7.3)岁。B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63.4±7.5)岁。两组家庭状况、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病情观察;用药、运动与饮食指导;监测、记录基础生命体征。A组同时辅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视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最佳的方式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比如:书面展示;口头讲解;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实际示范教育。注:护士在向患者宣讲健康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尽量不用专业术语,以便于患者理解,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帮助其消除内心的困惑。

于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进行良好的交流,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促进友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将疾病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以帮助其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

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同时结合疾病治疗要求,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向其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指导,比如:语言;心理;运动;饮食。注:训练期间,需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长时间亦或者是高强度运动损伤患者的机体组织功能。

离院前1d,组织患者与家属开展健康指导活动,叮嘱严格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复诊,同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给患者,直至其完全掌握。

1.3 观察指标

利用GQOL-74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此量表的评价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即: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观察两组护理期间有无并发症出现,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GQOL评分

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QOL评分的对比分析表(±s,分)

表1 两组GQOL评分的对比分析表(±s,分)

组别n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A组5561.55±5.4860.23±5.2460.31±3.6562.15±4.57 B组5551.63±4.4151.22±4.1749.53±2.4652.41±4.38 t 10.45889.977918.163111.4112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2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A组并发症发生者有6例,所占百分比为10.91%;B组并发症发生者有15例,所占百分比为27.27%。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673,P<0.05)。

3 讨 论

现阶段,我国脑血管病的患病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有报道称,脑血管病的发生不仅可严重损伤患者的语言与运动等功能,同时还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2]。此外,针对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有资料显示主要有如下几个:高血压;长期吸烟;年龄;糖尿病;心脏病。因患者治疗不及时亦或者是不恰当均可诱发严重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健康,所以,我们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该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乃比较新兴的一种教育护理活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心理特征,为其提供最佳的健康教育服务与指导,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语言与运动功能以及提高心态稳定性的目的[3]。本研究中,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于脑血管病中合理引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既可减少并发症,又能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1] 李成香.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05-206.

[2] 景荣侠,胡亚亚,樊阳阳,等.护理干预及早期康复在脑血管病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3):5102-5103.

[3] 练飞飞,游俊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2):1907-1908,1909.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18.3472.01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发生率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