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6-28 15:56张学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

张学敏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内一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850)

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学敏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内一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850)

目的 研究小剂量来氟米特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5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分别提供小剂量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62.96%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实验组肿胀、压痛关节数、医患综合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12个月肿胀、压痛关节数、医生综合评价指标经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18个月四项指标均满足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来氟米特在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来氟米特;小剂量;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主要为关节性病变,其反复、迁延性,终会致使患者关节畸形,进而功能丧失[1]。来氟米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治疗中,其医疗作用已获得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力支持。本次研究对比分析甲氨蝶呤与小剂量来氟米特对于该病症的临床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5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57±10.62)岁,平均病程(4.11±3.62)年;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21±10.12)岁,平均病程(4.01±3.4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纳入标准:育龄期女性需避孕;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肿胀关节数>3,疼痛关节数>6;治疗前1个月内停用其他慢性药物;红细胞沉降率不会影响研究结果;患者知情自愿。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小剂量来氟米特,10mg/次,1次/天;对照组: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与ACR50及ACR70,即肿胀、压痛关节数和医患综合评价指标的改善≧20%、≧50%及≧7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肿胀及压痛关节数指标改善情况

实验组改善情况:≧20%17例,≧50%13例,≧70% 2例,无效10例,有效率62.96%。对照组改善情况:≧20% 9例,≧50%6例,≧70%1例,无效18例,有效率33.33%。组间数据经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具体指标对比(表1)

表1 具体指标比较(±s)

表1 具体指标比较(±s)

观察指标时间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肿胀关节数治疗前14.6±5.715.6±6.20.620.54 12个月8.8±3.76.8±3.32.100.04 18个月8.7±3.56.3±3.02.590.01压痛关节数治疗前16.5±6.116.4±5.80.060.95 12个月10.4±3.58.1±3.12.560.01 18个月10.9±7.610.2±6.50.360.72患者综合评价治疗前3.4±0.53.3±0.60.670.51 12个月1.3±1.01.2±1.10.350.73 18个月1.6±0.41.1±0.54.060.00医生综合评价治疗前3.6±0.33.7±0.11.640.11 12个月1.6±0.41.3±0.52.430.02 18个月1.6±0.71.0±0.24.280.00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以滑膜炎为主,并且由于炎症持续时间较长长,发作带有反复性,所以极易造成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最终形成功能性障碍,病情严重者甚至有致残危险,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研究药物治疗效果来缓解、根治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甲氨蝶呤一直以来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剂,但是由于该种药剂的不良反应过多,甚至当累积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毒性,因此使用受限。而来氟米特作为一种新型制剂,与甲氨蝶呤相比,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较少,更具使用安全性,它在免疫调节与抗增殖活性这两发面都能够起到良好作用,其抗炎作用主要是依靠抑制患者体内二氢乳酸脱氢酶、酪胺酸激酶活性以及T细胞增殖来实现的。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改善情况:≧20%17例,≧50%13例,≧70%2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62.96%;对照组改善情况:≧20%9例,≧50%6例,≧70%1例,无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33.33%,且经两组数据经比较均满足P<0.05,因此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综合评价、医生综合评价指标要观察指标治疗前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在治疗12个月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医生综合评价经比较均有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8个月四项指标均有P<0.05,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总之,本次研究表明小剂量来氟米特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张莉[2]等人观点相似。

综上所述,小剂量来氟米特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研究与应用。

[1] 林庆衍,陈莉莹,陈 娟,等.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长期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4):5382-5384.

[2] 张 莉,胡志帮.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单用及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5):147-14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93.22

B

ISSN.2095-8242.2017.018.3507.02

猜你喜欢
米特甲氨蝶呤类风湿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米特与地图精灵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