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7-06-28 15:55赵决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利多卡因室性

吴 飞,赵决奎

(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铜陵 244000)

急性心梗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吴 飞,赵决奎

(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 铜陵 2440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5月~2016年3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0例列入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对于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全部采用进行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则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最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产生的几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与观察组的74.2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面也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进行心肌梗塞后的心率市场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胺碘酮;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起病急、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整个病情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在病情发展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相关并发症,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积极治疗很容易知道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以及病死率提升另外对于患者的预后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常见并发生,在临床上首选的药物为胺碘酮,通过长时间临床实践发现,采用胺碘酮进行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文章以本院近期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塞之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6年3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0例列入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对于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人。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室性心率失常的相关治疗标准,治疗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从37~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7±17.4)岁;对照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从35岁~7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0.8±18.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相关一般资料上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采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江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每次150 mg,将药物中加入生理盐水20 ml后10 min内完成静脉推注,随后改为1 mg/min的方式进行静脉滴注,联塑治疗6 h,之后降低药量为0.5 mg/min,直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之后改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200 mg。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50 mg利多卡因(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静脉推注,随后以每分钟1~4 mg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维持,后期逐步调节为1~2 mg/min,静脉滴注,保证每小时的滴注量在300 mg以内,24 h内计量在1000 mg以内,持续治疗58~72h。

1.3 判定标准

患者的心动过速消失或者室性早搏比原来降低超过85%则治疗显效;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者室性早搏比原本降低在50%~85%之间则治疗有效;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者室性早搏无明显的改善甚至有所升高则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并且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与观察组的74.2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面也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起病急、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整个病情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在病情发展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相关并发症,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积极治疗很容易知道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以及病死率提升另外对于患者的预后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以前临床上进行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多采用利多卡因来进行对症治疗,但是利多卡因本身副作用较大,患者在使用过程当中较多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而且此药物的作用时间也先对较短。而胺碘酮本身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半衰期相对较长,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见能够对于进行室性心率失常的控制,其半衰期相对较长,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因此在临床上进行胺碘酮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本院特展开相关研究并且与利多卡因进行效果的对比观察,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与观察组的74.2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面也明显的好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胺碘酮进行心肌梗塞后的心率市场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1] 曲晓东.急性心肌梗塞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胺碘酮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11-112.

[2] 朱春磊,梁林宝,李小芳,等.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9):1249-1252.

[3] 吴雅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1-2.

[4] 吴 忠,乔 平,王 圣,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3,1161.

[5] 何就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2):177-179.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53

B

ISSN.2095-8242.2017.018.3509.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利多卡因室性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