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研究

2017-06-28 15:56张学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喹诺酮类药物

张学琼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药学干预对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研究

张学琼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对促进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4279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药学干预前2297张,设为观察组;干预后1982张,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针对不合格处方出现原因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处方不合格率、药物使用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结果 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为8.89%(204/2297),对照组处方不合格率为12.92%(256/1982)。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使用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药学干预可促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高药物利用率,具有推广价值。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是以细菌DNA为靶点,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进而取得理想抗菌效果。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与多数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了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1]。但该类抗菌药物经使用后存在很多潜在隐患,诸如耐药性、造成肝脏损伤等,尤其是药物耐药性近年来呈逐年增长趋势[2]。为控制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提高药物利用率,我院从2015年6月开始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并结合本院实际,分析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及其诱因,制定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以期促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4279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药学干预前2297张,设为观察组;干预后1982张,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仅根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处方进行点评,筛选出不合格处方并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但未进行药学干预。

观察组针对不合格处方出现原因实施药学干预:(1)药师查房时对病房内用药进行实时干预,如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则详细记录发现日期、所在科室、医师以及患者的住院号、床号、诊断内容并记录药师建议,随后将其转给医师,签署干预意见,如医师签署意见时不同意则应说明原因。(2)单独列出喹诺酮类药物,重点监测存在禁忌症的药物,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干预,监测各项检查结果并提出干预意见。(3)每月巡视病房用药情况、检查病历并参与会诊,点评患者所使用处方,详细记录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反馈至相关科室,将其作为考核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4)医师开具处方时应书写规范,应明确标注药物使用时间、剂量,详细书写药物注射或口服方法,标注其使用次数和用药部位,按规定确定药物剂量,最后由药师审校并签名。(5)医院可通过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提高临床医师和药师的用药水平,注重总结药物配伍使用经验,开具处方时应酌情调整使用剂量,并严格掌握其配伍和禁忌症,做到合理配伍,尽量减少配伍种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处方不合格率、药物使用频率(越高表示其使用越广泛)和药物利用指数(≤1表示该药物使用合理,反之则可能出现滥用)[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处方不合格情况比较

观察组处方不合格204张,不合格率为8.89%;对照组处方不合格256张,不合格率为12.92%。观察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处方不合格率比较

2.2 两组药物使用频次和药物利用指数比较

观察组药物使用频次为(286.68±42.85)次,药物利用指数为(0.89±0.14);对照组药物使用频次为(425.34±89.56)次,药物利用指数为(1.22±0.25)。观察组药物使用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诺氟沙星等,其作用靶点均为细菌核酸DNA,可通过抑制其合成和复制起到抗菌和杀菌作用。相关研究证实[4],喹诺酮类药物不易与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可用于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其抑菌效果突出,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现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合理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效。为改变这一状况,临床上有必要对此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以促进其合理应用,提高药物使用效果。

本研究研究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禁忌症用药、超适应证用药、联合用药不当、药物用法及用量不当等问题,我院医师针对上述情况制订了行之有效的药学干预方案并予以贯彻实施,切实做到严格把握喹诺酮类药物适应证、禁忌症,并努力配合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系统、完善、科学的药学服务,以促进此类药物应用合理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药学干预后观察组的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未实施药学干预的对照组,且其药物使用频率和利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药学干预对于促进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减少其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应用,提高药物利用率。

[1] 王鹛嵩,吴海涛.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对促进喹诺酮类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J].重庆医学,2014,43(34):4666-4668.

[2] 糜祖煌,翁幸鐾,高军晖.肺炎克雷伯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变异型与底物分子对接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3,31(4): 208-211.

[3] 朱健铭,姜如金,孔海深,等.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发现一组gyrA、parC、qnrS基因新变异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61-66.

[4] 万山红,刘 蕊.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7):5737.

[5] 李擎擎.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评估[J].安徽医学,2015,36(3):301-303.

本文编辑:吴玲丽

R917

B

ISSN.2095-8242.2017.018.3516.02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喹诺酮类药物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