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共融,助力新杭州人子女快乐成长

2017-06-28 08:00陈丽丽王笑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乡家长幼儿

陈丽丽+王笑璐

我园是一所公办幼儿园,创建于2009年,地处杭州市老城区望江地块,周围集聚了大量外地来杭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因此,我园除了占地面积小,幼儿活动空间少之外(总占地面积911m2,现有7个班的规模),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园幼儿中有90%以上的为新杭州人子女。他们对杭州的城市环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不熟悉,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他们缺乏认同感和安全感。如何让这些来自外地他乡的孩子尽快地了解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办园以来,我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新杭州人子女的教育路径,围绕办园理念积极打造“暖巢”文化,进行了“暖巢共融”特色课程的建构和研究,针对新杭州人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的各种融合困境,以儿童发展为本,努力为新杭州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使他们认识新家乡,体验关爱和温暖之情,获得快乐和自信,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城市生活,成为身心健康和谐的新杭州市民。

一、课程理念

●暖巢:顾名思义,就是温暖的巢穴。我们主张幼儿园是我们共同的家,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在这个充满爱的家中,大家互帮互助,自我发展,快乐成长。

●共融:指情感的融合,人际关系的融洽,生活环境的融入。

1.以爱筑巢:通过创设温馨融洽的生活空间、自由释放的心灵空间和快乐自信的成长空间,为新杭州人子女构筑温暖巢穴。

2.以巢育人:让新杭州人子女在这个充满爱的温暖巢穴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在平等、尊重、关爱的氛围中自我发展、快乐成长。

3.以礼共融:养成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以多形式的特色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做讲文明懂礼貌的新杭州市民。

二、课程目标

在“暖巢共融”园本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暖巢特色课程活动,创设具有暖巢特质的环境系统,满足新杭州人子女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需求,培养“阳光、自信、明礼”的幼儿,让他们在温馨融洽的生活中逐步适应环境,在探究体验中了解杭州和家乡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自信,快乐成长。

三、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阳光、自信、明礼”的育人目标,“暖巢共融”特色课程的内容分为“城市认知”“行为养成”“爱心接力”三个板块,具体如下图所示。

●城市认知:通过“特色探索”和“融合体验”让幼儿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城市,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在对老家和新家的对比探索中提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行为养成:注重行为习惯培养和礼仪习得,通过活动改善言行,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文明素养,提高自信心,成为文明懂礼、快乐自信的新杭州市民。

●爱心接力:围绕感受爱、接受爱、传递爱的逻辑主线,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尊重与关爱,继而传承与传递爱,懂得并尝试互助与分享、感恩与反哺。

四、课程实施途径

我们主要通过主题活动和专项活动来实施课程。其中,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发设计,各年龄段每学期围绕“城市认知、行为养成、爱心接力”三大板块,从每个板块中自主选择一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专项活动以月、周、节日为节点有序开展。

(一)课程主题活动

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按三大板块内容循序渐进地预设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在“城市认知”板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亲近城市,探索城市,我们选取城市中典型的适合幼儿探究的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在“行为养成”板块,根据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点组织开展活动;在“愛心接力”板块,为了让幼儿在园能感受到同伴、教师和社会的关爱,我们给幼儿搭建互助分享的平台,利用多种主题活动传递爱的情感,传播正能量。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幼儿在丰富、开放、多层次的活动中参观、调查、操作、体验,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建构有意义的生活经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在“城市认知”板块下的大班“高高低低的城”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杭州城。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孩子们开始关注周围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并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他们常常好奇地问:“为什么御街的建筑和别的建筑不一样?”“钱江新城的大金球为什么像费列罗巧克力?”等等。由此,有关建筑的调查自然开始了。孩子们经常会自发交流:“这是××楼,我和妈妈一起去过,有28层高!”“这是我住的楼,有5层,我住在四楼。”“哇!那幢房子那么高,我们老家可没有这么高的房子!”孩子们会去找自己觉得最“赞”的房子,与大家分享。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预设、生成不同的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了解城市建筑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如亲子共同收集有关城市的新房子和老房子的照片或图片,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和孩子一起设计制作房子;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造型的建筑物,带领幼儿认识杭州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等,让幼儿对“城市”有属于自己的理解。

(二)课程专项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更好地了解家乡以及杭州的本土文化,我园将专项活动作为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定期开展。我们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专项活动的开发设计,努力提供各种让幼儿探索、体验的机会与平台,帮助幼儿加深对家乡和杭州的认识,激发幼儿对家乡和杭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爱家乡、爱杭州的情感与责任感。专项活动包括爱心小分队、礼仪成长营、城市主题月、“家乡美”混龄自主性游戏等活动(见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让幼儿从多个维度体验和探究,调动了幼儿参与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专项活动一:“家乡美”混龄自主性游戏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生源丰富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创设适合的游戏内容,开展“家乡美”混龄游戏活动。我们创设了“家乡民间游戏”“家乡美食吧”“家乡戏院”“家乡影楼”“巧手绘家乡”“家乡设计师”“亮眼找家乡”“家乡特产超市”8大模拟游戏场景,全园打通进行,以大带小的方式开展。幼儿可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模仿同伴经验进行交往与合作,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专项活动二:城市主题月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贴近生活,感受多形式的活动内容,领略城市风采,增长见识,我们结合杭州及幼儿家乡的资源特点,设计6大主题月内容,每学期开展一个主题月活动,三年为一轮。活动以全园参与的形式开展,各班级按照城市主题月的活动内容进行实施,全园开展主题月活动的作品及成果展示,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并体验精彩的活动内容。

专项活动三:文明小天使

根据我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入园、盥洗、午餐、午睡、游戏、离园等6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测评,通过每月一次的文明小天使的评选、指导手册的学习、暖巢小旗手的举荐以及文明童谣的传唱,让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学会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增加幼儿以规范的言行锻炼自己、服务他人的机会,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孩子影响家长,带动家长提高整体素质。

专项活动四:礼仪成长营

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发礼仪成长营的活动内容,如家政营、阅读营、故事营、表演营、生活营、美食营、仪仗营等,以全园打通的方式进行。幼儿可自主选择喜欢的成长营,在不同的成长营活动中感受体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文明素养,提升自信心。

专项活动五:玩具漂流坊活动

为改善我园幼儿大多家境贫困,假期和周末缺少玩具、图书的状况,幼儿园开设了玩具漂流坊,由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人士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图书。每周五下午,每班5名幼儿可凭号码牌到玩具漂流坊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图书,登记后借回家,下周一上午将玩具、图书归还。玩具漂流坊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幼儿也在这过程中建立起了按时借、还物品的规则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借还习惯,在爱心接力中逐渐养成诚信的品质和责任感。

专项活动六:筑爱小屋之家乡味道

家乡的味道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家乡菜能够让孩子、家长们更直接地感受到新老家乡的味道。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杭州与家乡的美食,感受饮食文化,我们根据生源地域分浙菜、川菜、徽菜、湘菜四大类别征集有特色的家乡菜品,分班级每月开展“家乡味道”活动,邀请参与的家长到幼儿园来烹饪家乡的特色美食,幼儿参与简单的准备和制作,通过活动更好地融入杭州,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专项活动七:爱心小分队之玩转杭城

为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周末生活,营造亲子互动的温馨氛围,我园开展了“爱心小分队之玩转杭城”系列活动,向家长推出亲子动画乐翻天、亲子畅游动物世界、亲子文化线路游、亲子冬日采摘等10个系列活动菜单,每周由负责活动的教师组织进行。家长可自主选择,报名参加。在活动中,孩子走进城市,体验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乐享活动,快乐成长,大大提升了新杭州人家长及其子女的城市融合度。

五、课程实施策略

1.渗透暖巢元素,创设温馨有爱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凸显课程理念,我们创设了温馨有爱的环境。我们对幼儿园的空间加以整体规划,将暖巢元素渗透于园中各处,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暖巢文化,传递幼儿园理念。如:宣传栏、家园栏、门等以橙色为主色调,给人以暖意;在楼梯墙裙和走道墙面张贴礼仪文明标语和童谣,渗透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主题墙用展示照片、幼儿绘画作品等方式呈现幼儿、家长参与课程的过程,让幼儿在园感受到温暖融洽的氛围。

晨间来园时,怀着“平等、关爱”的理念,教职员工主动与幼儿进行“来园碰碰乐”。第一碰“击掌”,教师蹲下来与幼儿击掌打招呼,与幼儿处于相同的高度和平等的视角;第二碰“拉手、碰头”,既传递了保健医生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爱,也是保育工作的职责所在;第三碰“拥抱”,表达了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热情欢迎,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关爱。不管是来园的“晨间三碰”,还是幼儿园大环境,都能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暖巢”传递出的“爱与温暖”。

2.追随儿童脚步,开展多元丰富的活动

我园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追寻幼儿的脚步,通过有趣的、可参与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幼儿在体验和探究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在进行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结合不同幼儿年龄特点,适时调整,不断生成幼儿需要的活动内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如在“城市认知”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年级组讨论预设了“行走在城市”的主题框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对地铁产生了兴趣和很多疑问。于是,教师及时对主题活动网络进行了调整,聚焦地铁展开一系列活动,很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

在“公交车的奥秘”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组织参观公交总公司的亲子活动,丰富幼儿对公交车的感性认识,并基于幼儿对公交车的兴趣点,利用布、纸盒、旧T恤和废旧纸箱等材料想象制作、装饰公交车;为更好地拓展孩子的思维,还让他们在布面上进行绘画活动,畅想未来的公交路线;孩子们还就角色扮演进行交流讨论,体验做文明乘客;最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文明标语,到亲子毅行中进行文明乘车宣传活动。多形式的活动促使幼儿更加深入地探索城市,获得更多的体验。

3.挖掘课程内涵,有效整合资源

我们利用城市社会资源开展活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生活,在丰富的活动中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快乐学习、萌发探究欲望,在开放、自主、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自我成长。

如,在“愛心小分队之玩转杭城”活动中,教师和家长一起寻找课程资源开展活动。如参观丝绸博物馆、皮影艺术博物馆、杭帮菜博物馆、低碳科技馆及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线等,探寻八卦田的农作物……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进行有意义的链接,促进他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4.提升互通策略,传递爱与温暖

为了让我园的新杭州人家长消除心理隔阂,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体会到家园间的平等,我们以暖心服务、舒心沟通、细心帮扶等系列措施,引导家长与幼儿园携手为促进幼儿发展而努力。

比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的家庭居住条件较为简陋,98%的家庭租住在附近廉价的房屋里,80%的家长表示不愿意接受家庭访问。为此,我园尊重家长意愿,采取了“预约式家访”的方式,由教师提前与家长沟通,由家长确定家访时间和地点,效果很好。

又比如,针对新杭州人家长的群体需求,我们开设了爸妈课堂,进行了有关习惯养成、幼小衔接、疾病预防、亲子阅读、亲子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讲座和座谈,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行为的转变,提升家长的整体素养。

再比如,我们积极鼓励家长参与课程活动。在城市游戏月中,家长舞龙队大显身手,家长还和孩子一起打弹子、滚铁圈、跳竹竿,以更好地理解游戏、陪伴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城市民间故事月中,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民间故事,了解民俗传统等。随着家长对课程的深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通过“暖巢共融”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我们用爱心筑起了温馨的小巢,通过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主题活动、专项活动,让孩子在洋溢着童趣的游戏中唤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在体验城市生活中更好地了解杭州、融入杭州,成为新杭州市民。

猜你喜欢
家乡家长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