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拍照片(大班)

2017-06-28 10:21张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拍照片父与子头发

张芳

设计意图:

漫画《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漫画中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生活趣事的真实写照,充满了温情和幽默感。在以往的各种活动中,幼儿已经有了多次感受、表达家庭成员间温暖关爱之情的机会,积累了相关经验,而该漫画作品所独有的父子间的亲情、幽默会带给幼儿对父爱、快乐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会。

本次教学活动选取的“拍照片”蕴含着许多幽默元素,我们期望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对快乐而有趣的父子,并渐渐喜欢上《父与子》这本书,萌发进一步阅读的愿望。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策略引导幼儿读出父亲形象的有趣(父亲的光头形象,父子俩异想天开的拍照姿势,父亲的有趣照片),以及可能存在于父子间的有趣的心理活动和对话,体会亲子游戏的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漫画故事的愿望。

考虑到大班幼儿已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的句子,也具备根据画面线索猜想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在引导幼儿逐幅观察画面的同时,还鼓励幼儿讨论、交流,有条理地讲述自己对画面故事的理解。

目标:

1.學习观察图片,乐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感受父与子之间的幽默、快乐。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根据漫画自制的父子合照(图片)若干张。

3.幼儿对漫画的夸张、幽默等特征有所认识。

过程:

一、阅读《父与子全集》封面

师(出示《父与子全集》封面):看过这本书吗?这本书叫什么名字?(《父与子全集》。)

师: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父”是指谁?“子”又是指谁?

师:对,“父”是指爸爸,“子”是指儿子,这本书讲的是爸爸和儿子的故事。

师:现在,请你们来看看,这个爸爸和这个儿子的样子怎么样?他们哪里长得像?哪里长得最不像?

幼:爸爸的脸圆圆的,儿子的脸也圆圆的。

幼:爸爸是个光头,但眉毛、胡子都很长。儿子没有胡子,有很长的头发。

幼:他们俩都笑眯眯的,很开心。

师(小结):是的,这位爸爸有长长的胡子和眉毛,却没有头发,头上光光的,看上去很有趣。

(析:在教师提问“看过这本书吗”时,也许会有个别幼儿说看过。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请这些幼儿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例如,说一说这本书讲了谁的故事,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主人公的外形特征,并引发幼儿阅读漫画书的兴趣。)

二、观察漫画画面,猜想讲述,感受漫画幽默风趣的风格

1.故事结果前置,猜测想象。

师:有一天,爸爸有了一张不一样的照片(出示原漫画中的图③)。你们发现照片里的爸爸哪里不一样了?

幼:光头爸爸有头发了。

师:是哦,光头爸爸怎么突然有头发了呢?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自己想一想原因,也可以和同伴讨论一下。

师:爸爸的头发是怎么来的呢?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幼:照片里的爸爸是年轻时候的爸爸。

师:哦,爸爸年轻的时候可能是有头发的。

幼:爸爸用手机美图秀秀的。

师:美图秀秀可以让照片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对吗?

幼:爸爸在头上涂了药水,头发就长出来了。

师:听说好像是有一种药水可以让头发再长出来的。

幼:爸爸戴上了假发。

师:嗯,可能这是爸爸戴上假发以后拍的。

……

师:你们的想法真多,也很有道理。不过,照片里爸爸的头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到漫画书里找找答案。

(析:把故事的结果放到前面来让幼儿对有关情节加以猜想,运用的是一种悬念策略。在猜想过程中,幼儿一开始可能只会模仿同伴的讲述,如有幼儿说是假发,有幼儿说是爸爸年轻时的照片,大部分幼儿可能会按这样的思路去说。此时,教师可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支持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加以表述。)

2.从整体到局部观察画面,猜想讲述,想象模仿,感受趣味。

(1)整体观察,自主讲述。

师:(出示原漫画中的图①)爸爸在干什么?

幼:爸爸在拍照片。

师:你怎么知道爸爸在拍照片?

幼:图片上有架照相机。

师:爸爸果真在玩自拍呢。他是一个人拍吗?

幼:爸爸和儿子一起拍的,儿子在爸爸的头上。

幼:哦,我知道了。儿子的头发盖在爸爸的头上,爸爸有头发了!

师:真的,照片上的爸爸看起来有头发了。这头发是谁的?

幼:儿子的头发盖在爸爸头上了。

师:哟,你们发现了光头爸爸有头发的秘密。

(2)局部观察,想象模仿并讲述。

师:仔细看看他们的身体动作是怎样的,先来看爸爸的身体动作是怎样的。

幼:爸爸的腿是弯着的。

师:嗯,爸爸的腿弯着,看上去站得很稳。请你来学学站得很稳的样子。(师幼一起模仿这一姿势。)

幼:儿子的头顶在爸爸的头上。

师:是的,儿子的头顶在爸爸的头顶上。那么儿子的脚和手又是怎样的呢?

幼:儿子的脚往上跷起来,手往后伸。

师:儿子这样头朝下、脚往上跷起来的动作叫什么动作?

幼:倒立。

师:儿子倒立在爸爸头顶上时,他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怎么样?

师:他们稳稳地站在这里拍照片,看来这对父子经常玩倒立游戏。

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幼:我觉得他们的倒立游戏很好玩。

幼:我也在床上玩过倒立。

幼:我爸爸抓住我的两只脚把我倒立起来很好玩。

幼:我觉得有点危险,儿子会不会从爸爸头上摔下来?

师:你的担心有点道理。不过你坐过爸爸的肩膀吗?你担不担心自己会摔下来?

幼:不担心,爸爸会保护我的。

师:对,爸爸是我们的保护神,他一定会保护我们的安全的。这个爸爸也会保护好他的儿子,不会让儿子摔下来的。

(析:本环节重在引导幼儿从对画面的整体观察表述到局部观察表述再到讲述自己的心理感受,要求幼儿既学习如何准确地描述图片内容,又体会漫画的幽默风趣。在观察人物身体动作和讲述心理感受时,有幼儿可能会担心儿子从爸爸头上摔下来,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坐爸爸肩膀上的经历,从而体悟爸爸的守护和关爱。)

3.感受照片的有趣与爸爸的幽默。

师:那么,摆这样的造型拍出来的照片会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分发照片,幼儿2人一张,自由观看、交流。)

师:你们看了这张照片有什么想法?

幼:这张照片怎么看都可以,太滑稽了。

幼:爸爸的头和儿子的头碰在一起了。

幼:爸爸的頭发和儿子的头发连在一起了。

幼:爸爸有头发了,儿子脑袋上好像没有头发了。

师(再次指着图③):现在你们觉得爸爸的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呢?(幼儿自主表达。)

师:×××说是把这张大照片剪开来的。那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当场剪照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上爸爸是不是有头发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书上这幅画,爸爸在做什么?

幼:爸爸在剪照片,一张照片变两张照片了。

师:原来我们想的与爸爸一样,都是把一张大照片剪成两张。

幼:剪了以后爸爸的照片上有头发了,真好笑。

幼:爸爸让自己变帅了。

师(小结):原来这位爸爸的头发就是这么来的,真有趣。爸爸看见自己有头发的样子,很得意,觉得自己还挺帅的。(再次让幼儿观察原漫画中的图③。)

三、说一说“拍照片”的故事,再次感受其幽默风趣的风格

师:谁能来讲一讲这个“拍照片”的小故事。(出示全部画面,鼓励幼儿完整讲述图意。)

(漫画大意:有一天爸爸摸摸自己光光的脑袋,决定给自己拍一张有头发的帅帅的照片。怎么让自己的照片上有头发呢?他想了好久,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叫来爱玩游戏的儿子,说:“儿子,来来来,你不是爱玩倒立的游戏吗?你快倒立到我的头顶上来,我们一起拍张有趣的照片吧。”一听要玩游戏,儿子二话没说,很快倒立在爸爸的头上。“1、2、3,咔嚓”,照片拍好了,儿子的头发盖在爸爸的额头上,就像爸爸自己的头发一样。爸爸看着自己有头发的照片,觉得自己挺帅的,很得意。)

(析: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前期观察、想象、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完整讲述。因此,教师可重点关注幼儿的表达是否清晰、完整。)

延伸活动:

1.产生进一步阅读《父与子全集》的愿望。

师:这本《父与子全集》的漫画书里的故事真有趣。书里还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把这本书放到阅读区,你们有空可以自己去看。

2.收集、交流自己与爸爸的有趣故事,体验父子亲情。

师:你和爸爸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请你们回家把和爸爸玩的有趣游戏拍下来、画下来,做成《我和爸爸的趣事》的故事书,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拍照片父与子头发
父与子
拍照片
染头发
相机的奇遇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父与子
谢谢你
头发
父与子
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