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

2017-06-29 01:17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边线操场起点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 马 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绕着操场跑一圈。我们来看看,有3个同学是这样跑的。你认为谁跑的是操场的一圈?

师小结:从一个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同学们,操场上的这一圈,在数学上,也叫做操场的一周。

那谁来指一指,操场的一周是哪儿?

生边指边说:从一点开始,一直沿着边线,回到这一点,叫做操场的一周。

设计意图:这个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在争论中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两个本质特点(沿边线、回到起点)缺一不可。

2.描一描——强化对“一周”的认识

(1)学生描;

(2)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描的图形的一周指给大家看看?

师:有一个地方说的特别好,从这个起点开始,再回到这个起点。

(3)教师投影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指一指它的一周。

再撕去它的一部分,问:哪是它的一周?指一指。

设计意图: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人认为纸张被破坏了,周长也就没了,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仍然有周长。在争辩之中感悟:物变了,形变了,原来的周长破坏了,但新的周长又呈现了;规则图形能找到它的一周,不规则图形也能找到它的一周。只要沿着边线绕一圈就是一周。

(4)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就像刚才同学说的那样,只要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指,让学生感受到“周”与形状、大小、曲直、起点等非本质属性无关,关键就是沿边线、回起点。其次,通过描,突出边线,帮助学生从二维平面中将图形的一周画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图形的一周就是一维的线。

(5)再来指一指这些图形的一周。

3.借助反例——深化对“一周”的理解

(1)师:你能指出这个图形的一周吗?(在黑板上画图)

为什么指不出来?

(2)你能为它添上一笔,让咱们指出它的一周吗?

(3)这些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我们管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4)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谁一周的长度更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周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没封闭的图形改造成封闭的图形,这一设计给出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既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将图形封闭起来,不管其形状如何,都能描出其一周。创设一个情境不容易,但要将一个情境派生多次利用,并且每用一次都赋予新的使命,才可谓高效而独到。

设计意图:有了对一周的深入理解,再让学生说“什么是周长”,尊重学生认识规律,水到渠成,学生自然想到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从而建立了学生对周长概念完整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1.测量周长

(1)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些图形,放到了学具袋中,请你们小组合作,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2)小组活动、汇报

(3)教师小结

真好,这些直边的图形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边是弯的我们可以卷尺测量,或者用线绕一周,拉直再量的办法,这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方法,以后大家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曲线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尝试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把握图形的性质和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计算周长

设计意图:根据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其周长。既进一步认识了周长,又为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四)应用实践,拓展提升

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对周长的学习,设计巩固练习及时训练,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生活的情趣,拓展题的设计,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是否灵活。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使学生更好的反馈下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

猜你喜欢
边线操场起点
海岸水边线提取方法在GF-2卫星影像中的适应性研究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认识足球(六)
突破矩形上边线买入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