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017-07-01 16:13宋小颖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包膜乳头状颈部

宋小颖

(濮阳市人民医院 普外二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宋小颖

(濮阳市人民医院 普外二科 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甲状腺切除+颈部(或颈Ⅲ区)淋巴结清扫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Ⅲ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者的年龄、非微小癌、包膜侵犯、甲状腺双侧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未结转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微小癌、包膜侵犯及甲状腺双侧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Ⅲ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非微小癌、包膜侵犯及甲状腺双侧癌,可依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的实施颈部Ⅲ区淋巴结预防性的清扫,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Ⅲ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恶性程度较低,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发展,也可经腺内淋巴管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或颈部淋巴结中,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部分患者经过淋巴结清扫术后仍可发生复发或者远处转移,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对高危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善预后。鉴于此,笔者就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降低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Ⅲ区转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甲状腺切除+颈部(或颈Ⅲ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24例,女61例,年龄13~54岁。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甲状腺切除+颈部(或颈Ⅲ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先进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将切除的组织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为乳头状癌,确诊后切除对侧甲状腺腺叶,清扫患侧颈Ⅲ区淋巴结,在清除淋巴结时需注意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注意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保护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术后,将术中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认肿瘤是否侵犯颈Ⅲ区淋巴结组织[2]。术后口服甲状腺素片。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病灶数量等。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颈Ⅲ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分析各种因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筛选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Ⅲ区淋巴结转移者的年龄、微小癌、包膜侵犯、甲状腺双侧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未结转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微小癌、包膜侵犯及甲状腺双侧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甲状腺乳头状癌Ⅲ区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一种亲淋巴型肿瘤,极易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中的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Ⅵ区(带状肌覆盖区域)均为常转移区域[3]。

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微小癌、胞膜侵犯及甲状腺双侧癌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Ⅲ区转移有明显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非微小癌、包膜侵犯及甲状腺双侧癌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Ⅲ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的身体抵抗力逐渐下降,感染率增加,故而可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非微小癌和甲状腺双侧癌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尤其是Ⅲ区淋巴结转移,而包膜侵犯后极易沿包膜周围的淋巴组织向周围淋巴结转移,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故而有包膜侵犯者需进行淋巴结清扫。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Ⅲ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微小癌、包膜侵犯及甲状腺双侧癌,可依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的颈部Ⅲ区淋巴结清扫。本次研究的样本数目、分析的变量均较少,因此在结论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偏差,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陶久梅,王艳,朱姝,等.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2):859-861.

[2] 樊秀月,曾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8):1018-1020.

[3] 宋燕庆,韩雪梅,罗毅,等.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9):728-731.

R 65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049

2016-12-21)

猜你喜欢
包膜乳头状颈部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