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7-07-01 16:13魏凌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缺乳乳汁泌乳

魏凌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护理效果观察

魏凌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产科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1、2、3、4 d和2周后泌乳充足患者的比例。结果 观察组护理3、4 d后泌乳充足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效果显著,提升了喂养的成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产后缺乳

缺乳中医学上又称“乳汁不行、乳汁不足”,是指孕妇产后哺乳期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是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与产妇的健康营养状态、情绪、哺乳方式、代乳品应用和乳房刺激减少有关;中医学则认为产后缺乳与产妇“气血不足、气血失调、肝气郁结、经脉涩滞、气机不畅”等有关[1]。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6.5±5.8)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1.8)周,顺产20例,剖宫产25例,初产妇45例,经产妇10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25.2±5.5)岁,孕周36~41周,平均(38.2±1.5)周,顺产22例,剖宫产23例,初产妇47例,经产妇8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科西医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产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分发产妇健康手册,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哺乳期间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②产后护理:产后20~30 min将新生儿抱给产妇吸吮乳头、促进乳汁早期分泌,尽量安排母婴同室。③饮食护理:给予营养、易吸收、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④情感护理: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分娩后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安抚和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内容:a.中医饮食护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做到针对性护理干预,如热证宜凉、寒证宜温、阳虚者宜厚味温补、阴虚者宜淡薄滋养,在饮食上做到合理搭配,使产妇能够吸收到均衡的营养;b.中医情志护理: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的心情变化,给予其适当的安慰、鼓励、开导,使其调达肝气;c.中药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用药,并指导患者以正确方式服用中药,如使用热敷治疗,调理气血、通乳、催乳,如路路通、王不留行、通草等煎煮水剂后热敷于乳房,促进乳汁分泌,预防急性乳腺炎和乳腺导管不畅;d.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穴位按摩和贴敷,对乳房的乳中、乳根、檀中穴和耳穴等穴位进行每天有规律的按摩,刺激乳汁分泌,每次20 min,3次/d,以穴位酸胀为度。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1、2、3、4 d和2周后泌乳充足患者的比例。

1.4 判定标准 泌乳充足成功喂养的标准:产妇每天坚持母乳喂养,每次持续时间超过15 min,且无须加用任何代乳剂即可满足婴儿生长需要。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泌乳充足情况 观察组护理3、4 d后泌乳充足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段泌乳充足的情况比较[n(%)]

2.2 母乳喂养成功率 护理干预2周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56.36%,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7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产后血中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下丘脑催乳素的释放增加,促进乳腺乳汁的大量分泌[2]。西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有些药物可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因此国内产后缺乳以中药治疗为主。有研究报道通过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3]。中医护理干预以整体观及辩证施护为特色,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情志护理的实施下,有效地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做到热证宜凉、寒证宜温、阳虚者宜厚味温补、阴虚者宜淡薄滋养,在饮食上做到合理搭配,使产妇能够吸收到均衡的营养,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辩证施护,同时因症给予中药热敷,以调理气血、补气养血、通乳、催乳为主,促进乳汁早期分泌,明显减轻乳房疼痛,预防急性乳腺炎和乳腺导管不畅;运用穴位按摩和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对乳房的乳中、乳根、檀中穴和耳穴等穴位进行每天有规律的按摩,刺激乳汁分泌[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3、4 d后泌乳充足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促进初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护理[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护理效果显著,提升了喂养的成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1] 曹双艳.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54-155.

[2] 王春香,陈桂莲,龙梅.自拟催乳汤治疗产后37例缺乳[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7):286.

[3] 马红群.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3,(32):340-340,341.

[4] 蒋莉莉.中西医结合治疗106例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5):124-125.

[5] 田桢,薛永峰,冯丽,等.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对比研究[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1):30.

R 473.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118

2016-07-27)

猜你喜欢
缺乳乳汁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