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暗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7-07-01 03:28王相群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

王相群

摘 要:小学生思想心智发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暗示,创新教学方式,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暗示;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0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34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创新改革,進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科学地将暗示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助于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虽然暗示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科学充分发挥暗示法的积极作用,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目标。

一、暗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障碍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学习自主性;第二种:小学生在学习出现问题时,认为是由于自己不聪明,这就给不好好学习找了借口;第三种:小学生认为学习应该靠自己,不善于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埋头苦学,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发问,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教师应当在讲述新课程之前,创造一种有趣、学风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专业素质感染学生,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想生活趣事,暗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练习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由对事物的主观印象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对事物深度思考的具体抽象思维过渡。但小学生思想还未成熟,对知识的掌握还太少,社会认知不足,所以小学生的具体抽象思维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与小学生对事物的直接感受以及相关经验相联系。

因此,教材一定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意义,这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教学一般是没有课后作业的,即便是有也很简单,为了防止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教师应该让家长监督学生,回家将所学知识复习一遍。

(三)实施方法

要想科学正确的实施暗示法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要接受暗示法的专业培训,提高这方面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暗示法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玩乐的性格,进行趣味性的暗示教学,对暗示法灵活运用,暗示小学生语文课程就是一项好玩的游戏,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心理暗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朗诵暗示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是最常见的暗示教学,教师通过让小学生一遍遍的重复,使朗诵内容成为小学生脑海中的记忆。这是一种对文字进行语言加工,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语音技巧。详细来说,朗诵就是让朗诵人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标准流畅的咬字,将文字作品正确朗读出来。朗诵是暗示法最好的教学载体,教师或者学生通过朗诵,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文章的知识点更好掌握,对于作者的情感感同身受,方便教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背景暗示技巧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有它自身的历史文化意义,作者所处的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对于产生什么特点的作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简单说就是作品的背景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与作品相关的写作背景,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应用心理暗示时的注意事项

(一)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帮助教师暗示学生好好学习语文;但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正确地使用心理暗示,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树立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勇气,对于调整学生的情绪有重大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课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让学生由不爱学习到积极学习,由恐惧考试到有自信迎接挑战,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或者作业做错时,应当通过积极向上的语言为学生讲解难题,解答疑惑。

(二)心理暗示语言、行为反复开展

小学生的心智思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脑的开发还没有完全,这就好像海中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冰山相比于掩藏在海中的冰山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认知理论。运用这个理论,可以理解小学生的很多行为大都是自己无意中所做的,也就是人内心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主要是靠外界的力量来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反复地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激发小学生的潜意识,只通过一两次的心理暗示,是无法形成学生正确的潜意识,只有反复暗示,才能使小学生形成一套完整健康的潜意识,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断通过语言以及行为干涉引导小学生,对其潜意识进行强化,直至达到预期目标。

(三)暗示应具有艺术性和生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语文教学应当要有生动趣味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寓言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材人物进行表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在实行暗示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温和的引导发挥暗示作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 一种命令指示,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应当用爱来感化,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心理暗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科学的手段,将暗示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帮助教师更了解小学生的内心思想,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使教学方式能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小学生更加接受语文教学。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会提高,也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叶斐.暗示情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2011(10):61.

[2] 何苏苏.浅谈暗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0(11):73.

[ 责任编辑 林娜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