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

2017-07-01 11:22王建刚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教学质量素养

王建刚

摘 要:音乐教学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学欣赏能力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实际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多音乐教师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10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针对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情感体验,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放飞思绪,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建立在师生间和谐、友好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放松心神,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使学生消除对于教师的畏惧心理,从而亲近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跑调等现象,教师要以宽容的姿态对待,不能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鼓励,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二、运用鲜活图画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形式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对于音乐的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具象的音乐画面、图画等,让学生产生具象的感受。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形象,进入音乐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时,在学生了解了海鸥生活的环境是广袤的大海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海鸥翱翔于大海中的动态视频,使学生对于海鸥自由翱翔于大海之上的姿态与生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于自由的感触与体会,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教学情境中,将自己看作翱翔的海鸥,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学生在进行演唱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海鸥与大海的关系联想到自己与故乡的关系,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想象,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从而使学生更有感情地进行音乐作品的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对其形成足够的重视。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存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作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如《蓝色多瑙河》等,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再者,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使学生自主感知美,享受美,品味音乐作品中的美感。让学生学会聆听、想象、感悟与表达,与音乐产生互动,形成精神上的交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

音乐作为传承久远的文化种类,蕴含着众多音乐家的智慧,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作品精神的感受,品味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音乐素养。音乐与文化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音乐作品的教学无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音乐作品中乐器的使用、音符的变化、音色的转变都显示着音乐家的智慧,蕴含着音乐家的音乐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提升文化素养。

四、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的可塑性极强,通常被人们形容成一张“白纸”。在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又因为学生期社会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是“模仿学习”,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学生自然也会习得。常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一点不假。同样一个班,教学严谨的教师上课,学生注意力集中,自由散漫的教师上课,學生就容易开小差。再说得直观一些,教师带学生外出,教师爱护花草,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就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就表现在行动上。同时,及时树立正面典型榜样,让身边人身边事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精神,效果明显。教师要注重平时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要能够多体现音乐素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自身修养的提升。

五、总结与思考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于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组成元素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那么音乐教育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又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进行使得音乐文化日趋丰富,能不断产生新的生命力。因此,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 黎红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教育,2016(11):201.

[2] 朱赫然.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4(12):218.

[ 责任编辑 李爱莉 ]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教学质量素养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