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角色塑造与民间偶类造型的融合创新

2017-07-03 14:48王秀岳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画片民间动画

王秀岳

动画角色塑造与民间偶类造型的融合创新

Analysis on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Creation of Animatation Roles and Modeling of Folk Puppets

王秀岳

西岳奇童 剧照

Modeling of folk puppet is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reation of animation roles and images, which not only blazes new paths for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but also enhance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o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animation.

本文列举了“美术片”时代我国民间偶类造型运用于动画片角色形象创作的成功案例,旨在引出民间偶类造型的艺术特色是如何体现在动画片当中,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动画角色形象创作与民间偶类造型之间的共通性,从而提出了民间偶类造型对于动画角色形象创作的借鉴意义,同样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数码时代动画创作的文化自觉性,增强动画民族化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心。

引言

上个世纪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家们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他们创造的动画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水准,比如说《曹冲称象》《半夜鸡叫》《阿凡提的故事》,其片中角色造型都是取材于木偶,泥偶或是立体布衣玩偶,这些都是来自于民间艺术的造型。“传统的艺术形象在造型语言的背后都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理念和人文思想”。如木偶,泥塑,面塑,石雕等民间立体造型都是诞生于具有民族性,本土化的动画角色造型的土壤,因为民间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已经潜藏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当中,它代表了文化传统的基因,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思想。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说,掌握和了解民间偶类造型元素对动画角色的造型是十分必要的,从动画产业角度,只有创造出具有原创的,本土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才是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创作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坚持走动画民族化发展道路,中国动画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所以,了解和学习民间造型艺术对动画角色形象创作至关重要。

民间口哨 陶瓷造型

二郎神 剧照

一 民间偶类造型的分类和艺术特色

民间偶类造型不仅包括民间雕刻,民间彩塑和陶瓷、布衣等静态的造型样式,还包括民间综合造型里的动态造型。无论是动态的或是静态的造型,民间偶类造型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凸显了我国民间美术造型样式的丰富性。

(一)民间偶类造型的分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向云驹的总结研究,把民间造型分为以下几种静态造型和动态造型。静态造型是用民间物质材料运用形、体、面、色等手段,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出可触可感可视的立体造型形象。动态造型的时空动态呈现指“民间造型中既有空间立体纬度又有时间动态过程的造型及其运动”。动态的造型包含了民间的木偶和皮影,风筝;具有声响的民间玩具游艺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民间偶类造型,如木偶、皮影、游艺玩具等。

1.民间偶类造型的艺术特色

无论是动态的造型还是静态的造型,造型都富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概括性

概括性手法最突出的是大胆取舍,“取”就是夸张、提炼;“舍”就是省略、简化,取舍就是扬长避短,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夸张的手法无论是在民间美术造型还是在动画角色的创作上都会运用到,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中宫崎骏先生为了表现汤屋沐浴的那些神怪特点,采用大量的夸张手法,并且这些神怪的造型多数都是出自民间的造型,民间的偶,彩塑等立体造型也具有色彩上的高度概括性和形体上的简练性,民间布老虎造型用色基本上是橘黄或者橘红作为整个的布衣底色,上面或绣或绘出眼睛虎纹等,有的老虎尾巴的造型干脆就省略掉了,只是顺身体趋势向上翘起,而整个形体突出头部的形象,造型概括,用色简练。

(2)实用性

生肖泥塑

由于软泥,陶土,糯米面等这些造型材料都具有柔韧性能好,易塑性能高的特点,所以用这些造型所塑造的形象圆浑结实,团块感强,有的手感细腻光滑,不仅可以作为工艺摆设品用来欣赏,还具有实用的功能,例如山东高密聂家庄一带的白底泥人不仅好看,有一种泥哨通过挤压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满足儿童(或者成人)的心理需求。民间面具的造型更是具有驱魔避邪的功能,这些造型往往是方形,圆形等几何形状,在塑造脸部特征时特意用夸张的手法,把五官刻画得狰狞,威严,嘴特别的大,眼睛瞪圆突出,显示了一种压制、震慑一切的思想。在一些少数民族民间的面具造型当中,造型形象更是或狰狞或威严,利用多种造型手法体现出其民间避邪之功用,从视觉上也给人一种刺激和新奇感。

(3)寓意性(象征性)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当中,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被广泛的采用,民间神话故事,民间舞蹈等众多的艺术形式中,通过文字或者通过身体语言传达一种美好的寄托,把神话故事中的主角比喻成某种神的化身,来拯救整个人类,这样的手法称之为象征的表现手法。在民间造型中,传统的寓意吉祥、幸福的造型形象的例子很多,如民间的剪纸,年画里表现的连(莲)年有余(鱼)、吉(戟)庆(磬)如意、富贵(桂)平(瓶)安等,还有在一些立体造型中常用来表现的道具,如桃、松树寓意长寿,牡丹寓意富贵,百合、核桃寓意百年好合等等,在山东面塑当中,一个老寿星怀抱仙桃,这就是传统的吉祥造型象征长寿,也有祛邪的寓意。

(4)抽象性

在原始彩陶造型中,有不少几何形装饰纹样,比如原点几何纹样、波形纹样、三角形纹样、鱼形纹样、网状纹样、回形纹样等,这些造型纹样大多数都存在于原始的陶器纹样中,用极其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出现实中的形象,这在视知觉领域被称之为“移觉”,就是现实当中的视觉感受经过抽象,概括转化成可以感知的触觉,刻在陶器上的纹样就是一种“移觉”。著名的动画片《狮子王》中,一开场充满智慧的老狒狒—巫师拉法奇为小辛巴举行了洗礼,捧起一把细沙撒在小辛巴的头上,然后高高地举起小王子,这个充满智慧的长者造型就取自于非洲的一种面具的造型。

(二)民间偶类造型与动画角色形象的共通性

民间偶类造型和动画角色形象之间具有某种天然的共通性。例如木偶戏的角色形象在制作之前要画草图,构思形象,要充分考虑木偶的表演技艺,人物角色的基本性格,还要体现其审美性,制作要精良,操控要灵活,都具有审美性,娱乐性,大众性和概括性等特点。

1. 审美性

作为造型艺术,它所具有的美应是情感形态的一种‘力象’的创造。不论是民间造型,还是动画角色造型,都是情感形态的一种力象的创造,造型都是经过夸张、提炼,概括的过程,追求“形式美”,而少用繁琐的装饰性的图案,尤其是偶类造型更是如此。动画造型洗练,夸张,但不失其精致,这与民间泥塑造型的高度概括,造型富有张力如出一辙。 从动画的本质上讲,动画就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运动是重要特征,这也是造型艺术的追求,把静态的材质注入生命力,创造一种人类的精神体验,在运动当中实现美的享受,这就是二者共通之处。

2.娱乐性

民间偶类造型中有一类是民间玩具造型,在一些专业书中被称之为民间游艺。从其分类中可以看出这些造型具有娱乐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生活的变迁,出现了专门的玩具生产行业,逐步形成玩具产业。民间风筝、皮影等,虽然不完全是民间立体造型,但是其娱乐性可见一斑。 动画造型是为整部动画片而创作的,动画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娱乐性,特别是商业动画片,带给观众欢乐是最为主要的目的,在动画片的角色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到造型的娱乐性,而民间立体造型恰好提供了参考,因此在动画角色造型中,运动等力学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角色造型,包括动画场景造型,甚至是道具造型,民间造型艺术都是激发灵感的创作源泉。

3.消费性

陕西皮影戏造型,泉州木偶造型,山东面塑造型,天津泥人造型等各种立体造型现在都成了消费品。更值得欣喜的是民间艺人们自己别出心裁,捏塑起了各种现代动画片中的造型形象,加菲猫,米老鼠,流氓兔,这些深受大众喜爱的动画造型成了现代民间立体造型的新宠,所以从消费性上来说,动画造型和民间造型都具备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共同特性。

以上分析了动画造型与民间偶类造型共通之处,另外,造型中常用的呼应、衬托、突破、对称、象征等等具体造型手法,不仅适合于动画片的角色造型,也是现代设计常用的造型手法。作为民间偶类造型的创作者,或者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师有必要从各个角度深入研究民间偶类造型样式,通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提升动画角色造型的文化自觉性,同时也为传统的民间偶类造型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渠道。

仙女 面塑造型

三 动画形象创作借鉴民间立体造型的深远意义

美术片的角色造型风格不一,在吸取民间艺术形式的基础之上,创作了很多种风格样式的形象,根据民间木偶戏的造型创作了木偶动画片,还有皮影动画,剪纸动画,这些动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间造型痕迹。动画角色造型,是根据剧本和导演意图创作的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是把剧本中的文字描写的角色变为富有鲜明个性的形象,一部动画片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动画的角色造型风格,动画片的角色造型在一部动画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间偶类造型对于动画形象的借鉴意义

动画形象的诞生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形态当中,而传统文化是根基,中国民间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构成要素,诸如民间泥塑、面塑、雕刻、陶瓷、皮影、木偶等造型样式不仅从创作手法上还是从美学意义上都极具个性化和民族性。这些民间偶类造型与动画造型又有诸多的相通性,所以把传统的造型语言转化成现代动画形象,使得民间造型符号转化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习惯和需求的艺术形象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利用民间偶类造型来创作动画形象的观点更具有现实意义。

数码时代,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本身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动画更应该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服务。动画形象的诞生是艺术创作和技术加工相结合的过程,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民间美术形式的再加工是有必要的,但忽视艺术创作规律,生搬硬套民间造型样式作为动画造型是不可取的。这样做既失去了民间造型特有的乡土气息,又破坏了民间造型原有的特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利,反而起到破坏作用。

小结

学习和借鉴是为了传承和发展,动画角色创作不能生搬硬套民间的一些造型形式,学习民间造型的创作方法以及造型特色,从中找出适合动画角色创作的语言,结合动画制作工艺,造型规律,传播形式等具体因素,创作出具有我国本土文化基因的动画形象是动画创作民族化道路的有益尝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从本土文化中找寻动画的创作元素,结合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审美标准,创造出符合当代观众认可并喜欢的动画片。动画创作者的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变对于我国动画民族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1〕潘鲁生《塑造民族动画形象—中国动画教育与产业发展之路》。(山东画报出版社《设计艺术教育笔谈》2005年版) 第139页

猜你喜欢
动画片民间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我的动画梦
推荐一部动画片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