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玻璃艺术中的运用与赏析

2017-07-03 14:49赵杨晨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力玻璃艺术家

赵杨晨

混凝土在玻璃艺术中的运用与赏析

The utilize and appreciation of concrete in glass art

赵杨晨

图一 Lavazza概念咖啡机

混凝土在我们的认知中是以建筑为主要用途的一种材料,它坚硬,颜色灰沉,看似没有生气,但现在水泥材料作为作品的重要部分出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我们在作品里发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混凝土。在玻璃艺术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加入了混凝土材料,本文将讨论混凝土在玻璃艺术中的运用。

In our opinion,the concrete is a kind of material that mainly used in architecture。They are solid,gray without any interest。But now people don’t think like before。In more and more artwork concrete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In this kind of artwork,the concrete is different。More and more artists are using concrete in their glass work。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utilize and appreciation of concrete in glass art。

一、混凝土材料的认识

混凝土可以说是一种低调内敛从不出挑的材料,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我们包围起来。可是,如果不刻意寻找的话,你往往会忽视混凝土的存在。当你漫步在人来人往的购物广场中挑选商品时,当你站在某处,欣赏雨后的楼外景色时,在感叹世间美好的同时几乎不会想,你站在一个混凝土搭建的城市空间之中。如果追寻混凝土材料的起始与发展,我们可以将历史的转盘跳转到石器时代晚期,但是真正意义的混凝土材料概念的产生是在古罗马时期。资料显示当时包括中国,埃及等几大文明古国的人们用烧石灰,烧粘土,烧石膏及石灰加火山灰作为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包括中国的长城,希腊的帕特农万神庙,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港这些经历上千年风雨洗礼仍屹立不倒的建筑,如果没有混凝土材料的帮助,可能从最初就无法建造起来。每年千万的游客慕名来到这些古迹参观时,又有几个感慨隐藏在这些伟大奇迹之中的混凝土呢。这种质朴的精神在当今浮躁,喧哗的时代中显得尤为可贵。但是朴素的混凝土材料发展过程却很不平凡。从最早的混凝土到后来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泵送水凝土以及现在提出的高性能混凝土概念,材料的完善建立在化学,工程力学等学科发展基础之上,是科学的,扎实的,稳定的,因此成功地满足了城市高速发展,人口急剧上升的空间需求。在我眼里,混凝土材料是当下飞速发展的城市里顶着高压奋力打拼的人们的象征符号。低调,操劳,却不停地创造着城市最美的风景。

图二 KANBAN边桌

图三 Hult设计工作室蓝牙音响

图四 Christina Bothwell作品

近几年里,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新的潮流,在艺术设计领域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工作室与艺术家不断在展览上推出他们的混凝土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了箱包,服饰,文件,电器,雕塑等领域。

二、混凝土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案例

图一是Lavazza概念咖啡机——浓缩咖啡独奏曲。来自以色列申卡尔工程设计学院的学生什穆埃尔·林斯基设计出了这一款浓缩咖啡机。这款咖啡机的名字为“Espresso Solo”由混凝土及金属制成,仅用于制作浓缩咖啡和大杯咖啡。

什穆埃尔 · 林斯基之所以一开始会选择混凝土材料,就是因为他不想让混凝土只是简单地充当餐厅建筑材料,而让想这种材料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图二KANBAN边桌。意大利设计师AndreaPonti设计的这款边桌采用了混凝土材料,结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审美,从香港九龙街边取景,伸出窗外的标牌被一根细长的钢筋吊着。此外,碳钢的黑色和混凝土的灰色之间产生了一种明暗对比。

图三是 Hult设计工作室设计的一款蓝牙音响,而特别的在于它的底座是利用混凝土制作而成,底座和扬声器之间用黄铜丝连接。有趣的是,设计师将它取名为 Pavilion,译成中文为凉亭,用来呼应底座的混凝土材料。

三、混凝土在玻璃艺术中的运用

图五 ben young作品

玻璃与混凝土是两种外观差异十分巨大的材料,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作品本身,我们无法想象玻璃与混凝土在一起设计的效果,这是一种玻璃艺术中综合材料运用的探索。在玻璃艺术综合材料探索中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自己天才的想法创造出很多别具一格的玻璃作品。图四出自美国玻璃艺术家Christina Bothwell之手,Christina的作品更加具象而且采用了粘土材料与玻璃相结合的手法。但艺术家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具象,而是通过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个奇异的语境。作者在她营造的特殊语境下讨论了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的暧昧交织。这种语境的表达,是通过作品的形状顺利营造出来的。若Christina也采用类似于伊万娜的简化风格,我相信观者一定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也就是丰富的情感内涵与简化的形状没有达成统一,这种简化反而将作品带入迷茫的境地。透过玻璃我们可以观察到内部粘土制作的婴儿或者内脏,外部与内部都呈现一种静谧的状态,静谧的情感使观者被作品营造的奇幻景象带入了想象的无限空间。Christina 利用玻璃的透光性与粘土粗糙质感,使作品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同时讲述故事,也使作品的形状在另一个层级得到了延伸。

对比于混凝土,玻璃有着炫丽色彩,丰富的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无论在哪种意义上来说,都比质朴的混凝土更抓人眼球。在一座城市里,最高的那座地标建筑,永远是玻璃幕墙建筑,我们很难透过玻璃材料去发现内部坚实的混凝土。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关系。在这种关系探索中成果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是来自新西兰的ben young。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住在新西兰的海边,从小就与大海打交道的ben young是一名冲浪爱好者和造船师。当人们问到他是什么原因趋使他做出这样一组作品,ben young说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对家乡的感情。我们在ben young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大海是他永恒的艺术表现主体,由于想表现海浪层层叠叠此起彼伏的效果,他没有使用铸造玻璃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而是使用平板玻璃切割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于铸造玻璃对艺术家的手工与耐心有着更加严苛的要求。因为作品分为玻璃与混凝土两部分,如何保证每一片平板玻璃在切割之后组合起来与混凝土部分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这是艺术家要克服的最大的问题。层层叠叠的玻璃艺术品中的每一片玻璃都是手工打稿,手工切割和手工制作。不采用高科技工艺却又是心思缜密的规划设计。他说“我用二维图形进行草图,心里必须清楚他们转换成3D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在内部不能有直角这样的形状”。

图六 ben young作品

Ben Young不仅作品工艺要求严格,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他要求自己作品中所有的平板玻璃都是质量最好的,作品中,玻璃的颜色与质地都有各自的微妙区别,因此每件作品都堪称独一无二。

被问到对他的作品有什么感受时,Ben Young说“我喜欢二维变成三维的这个创作过程,如同液体般的玻璃晶莹剔透,光线曼妙。我喜欢用灯光照射它们,看不同的光影变化。”

四 结语

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这些优秀设计或艺术作品。都会从其中发现蕴藏的张力。当我们评价一件艺术作品,读一首诗,看一部电影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人们用使用张力这个词语。艺术教育以及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张力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褒义评价。张力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术语,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物体内部任一截面两侧存在的相互牵引力。“新批评派”理论家退特第一次将张力引入文学艺术领域,原意是指诗歌语言中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性。后来便被广泛运用在艺术领域之中。陈大柔在他的著作《美的张力》里提到过“从本质上说,张力是两种以上的力量的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某种动态平衡”。上文提到的这些案例都在作品中将两种材料的张力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在当下我们讨论设计与混凝土,作品中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张力,这一切都是合理存在的。但是理论研究的风车从没有停歇,无时无刻不在继续向前。现在的合理也许会被明天所颠覆,就像我们之前从来没有把混凝土当作艺术材料来对待一样,对于艺术创作,我们应该抱有一颗永远开放的心,因为每一种新的艺术思想诞生的同时,总有别的思想慢慢被解构。环境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随之改变才能不被淘汰。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陈大柔,《美的张力》,商务印刷馆,2009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64

猜你喜欢
张力玻璃艺术家
巧测水膜张力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论张力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